[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二章 壮哉 引岗大军 > 内容阅读
三、引岗支前运输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引岗渠战斗全线打响。

  在通往霍北庄、王常峪、冶河、温塘河工地的获平、石岗公路上,来自各个生产队成千上万辆毛驴车,从获鹿县的东西南北汇集而来的车流,打着支援引岗的大旗,行进在石岗路上。这支运输队满载着米面、蔬菜、水泥、钢材、料石、木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日夜兼程,向引岗工地进发。这就是引岗渠上特有的支前毛驴小拉车运输队。

  七十年代初期,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处在一个低水平线上,机动车辆奇缺,运输能力不足,这给全线打响的引岗渠战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时候,获鹿县仅有两辆汽车。交通局有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工业局有一辆载重两吨的货车,而且都是“老爷车”。获鹿县引岗工程施工团,开始也只不过有812马力的小拖拉机。如果仅靠这些机动车承担引岗渠繁重的运输任务,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抚今追昔,真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一个不太大的运输专业户就有两三辆大汽车,一个农民开办的运输公司就拥有几十辆大卡车。

  面对运力不足,后勤供应滞后的问题,县领导缑增福和杜英杰同志,连夜召开公社书记会议,研究解决方案。会后,他们深入到公社和村里动员,走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的路子。

  永壁公社书记张建荣同志说:“请领导放心,就是人背肩扛,也要把渠上所需的物资送上去!”

  李村公社书记陆民兴同志说:“别看我们是平原社队受益不大,引岗渠所用的材料,纵然人拉,自行车驮,也不能让前方停工待料!”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引岗渠。于是,各公社各村的运输专业队组建起来了,三三两两的小毛驴车,从一条条乡村路上,汇入到获平公路、石岗公路上的车流之中。

  赶车人劳逸结合,运输生活过的满有意思。小毛驴车上行,重车,赶车的人弓着腰驾辕,毛驴挑梢;车下行,空车,毛驴拉车,赶车人坐在车上。赶车人那副悠然自得,自我陶醉的样子,你还真不知道他的心里有多么乐哉哩。

  在下行的毛驴车队中,有一个40多岁的汉子惹人注目。他反穿着破皮袄,仰卧在小车上,胡子拉碴的大脸红扑扑的,像刚喝了二两老白干。原来,在长长的路途中,颠簸的小车上,穿皮袄的汉子打了一个盹儿,做了一个绿色的美梦,口水流到了下巴上。在一闪即逝的梦境中,引岗渠修起来了,甘甜的引岗渠水从西柏坡流过来了,绿油油的庄稼长起来了。更使他高兴得心惊肉跳的是,在头解放那年,因为干旱缺水,逃到东部平原的孩子他娘又回来了……

  一声清脆的鞭响,小毛驴在大道上嗖嗖地飞跑。引岗渠在清脆响亮的鞭声中,在毛驴飞奔的响蹄声中,又向前延伸着。

  这个引岗渠独特的运输队,要放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还可能挂牌成立一个庞大的运输公司呢。

  当时,这支特有的支前毛驴运输队,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毛驴儿的蹄声哒哒,车轮滚滚,运送着千百万斤粮食、蔬菜,千万块料石,千百万吨水泥,千百万根木材,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丈量着能绕地球转个圈儿的遥远路途。

  引岗渠支前运输队,拉着山,拉着水,拉着星星,拉着月亮,拉着太阳,日夜往返在石岗、获平公路上。他们拉来了生活用品,拉来了工程物资,拉来了一条长长的引岗渠,拉来了粮山棉垛,拉来了老百姓日想夜盼的好生活。

  人喜驴更欢,随着啪啪的鞭子脆响,小毛驴拉着车跑得更欢了。赶车人梦醒石岗路,回想那美好的梦境,他真想清清那老榆木嗓子,随便唱几句什么,为他心中的引岗渠,为他梦中归来的心上人。于是,赶车的汉子坐直了身子,梗直了脖子唱起来:

  赶上咱的毛驴车哟,扬起我的小竹鞭。

  翻山越岭运料忙哪,为修引岗跑得欢哎……

  哦,我的引岗渠特有的支前毛驴运输队!你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你却创造了历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