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情》 > 第二编 峥嵘岁月 > 内容阅读
老引岗的贴心人——记冶河灌区管理处主任、书记侯银亭

引 子
公元2004年3月25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纪念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座谈会在鹿泉宾馆北楼召开。八时许,当年的县委书记缑增福同志来了,当年的县委副书记引岗指挥部主任杜英杰同志在孙子的搀扶下来了,当年的施工团政委徐静来了,当年的施工团团长陈景元在老伴和女儿的搀扶下来了,当年的引岗渠设计者土专家张文庆在老伴的搀扶下来了,他的黄金搭档“洋专家”宋正华从山东济南专程来了,当年的工程技术人员茹履绥、敦慎从省市来了,号称实干家的石贞瑞已经八十高龄从乡下也来了,当年的水利部门和施工团领导黄珊、李万才、贡承顺、侯继仲等同志也来了。当年的公社书记白广英、孟建增、张世忠、马福太、武树林、高步丰、陈世祥、佘凤书、曹玉庆、白瑞琴……都来了。他们许多人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见面之后那种激动心情、热烈场面似才从激烈战斗前线下来,久别重逢,眼睛湿润,使劲地握手。要是别的什么会议,他们请假的不在少数。是什么原因对他们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不顾年老体衰,老伴相随,儿女搀扶也要来参加会议。不是开会吃的怎么好、住的怎么好,不是有什么红包要发。是他们苦战五年,对引岗渠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是他们在工地施工中互相帮助、生死相许锻造的真诚友谊,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了。是谁为他们创造了这个30年从来没有过的见面机会,畅谈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引岗渠的往事?是冶河灌区现任管理处主任侯银亭。
举办座谈会,共叙引岗情
引岗渠1969年底动工,1974年底全线通水,已经运行了三十年,为农业生产、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平山、鹿泉、元氏三县(市)正阔步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三县人民缅怀引岗老前辈创下的丰功伟绩。引岗工程建设者们希望集聚一堂,共叙引岗渠建设发展的历程。
侯银亭同志深谙众意,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备并请示上级邀请当年引岗渠建设单位鹿泉、平山、元氏三县现任领导成功举办了“引岗工程通水三十周年座谈会”。并组织人们到冶河渡槽故地重温那段如火如荼的战斗历史,为人们制作了刻有引岗渠标志建筑——冶河渡槽图案的精美纪念品。这个纪念品好象是颁发给英雄的勋章,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侯银亭没有忘记老一代为人们创下了丰功伟绩,也没有忘记艰辛创业的那一代“老引岗”;他更没有忘记“老引岗”用血汗和生命凝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治水”的引岗精神。他选择的3月25日,是总干渠和低线通水的日子,这个日子在清明节之前,在这个日子纪念座谈、凭吊英烈更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英烈们有知,他们也会含笑九泉的。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人们奔走相告,交口称赞,都说侯银亭办了人们想了多少年的事,他真是“引岗”的贴心人。
潜心做调研,求真促改革
侯银亭和老引岗铁,也是他把心贴在了引岗事业上。引岗渠自建成以来,纵观灌区发展和改革进程,在管理体制方面曾经进行了多次的探索与尝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进行了经营承包、目标管理责任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改革措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改革成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比,与其他行业的改革力度相比,灌区改革相对滞后。
为了进一步发挥引岗渠“一渠两源”的渠位优势和冶河枢纽工程的核心作用。在实施续建配套工程的同时,侯银亭同志带领灌区领导班子按照国家水利部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搞好灌区内部管理的“软环境”。冶河灌区抽调业务骨干,编制了《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经石家庄市政府[2000]市政第23号文正式批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改革工程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稳定灌溉市场
灌区各级渠道的节水改造配套维修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通过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实践,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机制:⑴、争取国家、省、市对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支持;⑵、对支、干斗渠以下工程由受益乡村进行投资维修配套;⑶、采取群众投劳与贷款进行支斗渠工程改造;⑷、灌区自筹资金,进行工程建设,或是补助支、斗渠工程部分物料;⑸、灌区管理所自己动手维修工程。近几年来灌区在经济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每年都挤出部分资金,投入灌区工程维修,近年来灌区自筹资金140万元用于工程除险加固与维修管理。县、乡、村在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的带动下,在典型支、斗渠的节水改造示范作用下,在灌区技术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投资与投劳232万元,完成了22条支、干、斗渠防渗配套维修工程。这些资金的投入,改善了灌溉条件,节水节支、省工省力农民直接受益,巩固和发展了灌区灌溉用水市场。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激发灌区活力。
侯银亭同志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经济新体制,整体上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1999年度开始进行人事、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执行日薪制,效益工资根据聘任岗位和工作绩效兑现。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灌区选拔聘用了一批技术好,业务精的年轻干部,增强内部的活力和战斗力,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起到了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
灌区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作为灌区内部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实行竞争上岗以来,灌区发挥行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妥善做好落聘人员的转岗和安置工作,鼓励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找准位置,通过自身努力,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灌区既锻炼了队伍,又增加了收入。
3、增强服务意识,加大田间工程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随着冶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骨干工程险工险段基本处理,引水能力逐年提高,而支、干斗渠等田间工程相对薄弱,为此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在田间工程投入,决策和管理等方面,促使用水户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办水利的格局,将是灌区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侯银亭同志在基层水管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做好优质服务。由过去受益区用水户要水,转变为主动送水上门,指导并帮助其拟定用水计划,统筹安排田间渠道工程,通过改善水利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灌区增效;二是从“客观上”,根据灌区自身特点,尤其是山区灌区特点,因地制宜,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和水文单元界限,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用水户协会,不搞一刀切和一步到位,通过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实现滚动发展;三是从“措施上”,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优先推广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指导受益区走“以水养水”之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是从“管理上”,加强现有用水户协会的整顿和改进,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发展,从而提高田间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近年来,冶河灌区先后建立用水户协会16个,促进了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灌溉管理制度化,灌区整体田间工程完好率由协会前的64%提高到82.5%;并增强了农民水商品意识,通过“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提高了农民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自觉性,用水秩序井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降低了灌溉成本,水费征收率达到97%以上,实现了受益区上、下游均衡受益。
传承禹公志,丹心献水利
侯银亭鹿泉市人,五十年代初期出生,修建引岗渠的时候他还在上学,毕业以后分配到公社任团委书记,后来到县委机关工作。他聪明好学,锐意进取,经过几年磨练,委于重任担任了县外贸局局长。冶河灌区挑选接班人时,他有幸中选。1996年12月调入冶河管理处任副主任,1998年5月前任领导朱振海退居二线,他担任冶河灌区管理处主任。他成为1158.44公里渠道,连结369个村庄,关乎61万受益人口的法人。他不仅接下了这个殷实的基业,而且也接下了“老引岗”所创造的“引岗精神”。在他走马上任的时候,上级领导正在帮助他们解决引岗渠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问题,他和朱振海紧密协作开始了工作,他们不负重望,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被人们誉为引岗渠的第二次创业升了级。
引岗渠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灌区人民都有着特别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它是一项加速农田灌溉的硬措施,比较而言,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占地少,效益高的优势,是农业生产走内涵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他们不辞辛劳多次“走省跑部”,终于取得国家有关部委认可,1998年8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批准立项,总投资3.09亿元,中央资金投资之大,市府匹配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工程开始了,省水利厅、石家庄市府都把它列为重点项目。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局长梁立安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侯银亭同志任项目法人、工程处长,工程处明确责任分级管理,处长负总责,副处长分段负责。在质量管理上,制定和完善了“施工、质检人员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技术细则”、 “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和责任事故追究制;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河北省“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现在已经不是打人民战争的时代了或者是人民战争的含义不同了。石家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依据河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规定程序,在省水利厅、市计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行了招标。省水利厅水电工程监理中心负责监理,省水利厅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参与监督。建立了《工程岗位责任制》,制定了《监理大纲和监理人员守则》等。总监、副总监和工程处质检科长,每天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工段实行驻段监理工程师终身负责制,保证这项工程成为廉洁工程、放心工程。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从1998——2003年度,连续六年累计投资7960万元(包括引冶总干等工程)。总干渠、干渠垫方加固及险工险段处理和明渠防渗41.2公里;明渠改暗渠2.5公里;二干渠倒虹吸1.19公里;支渠防渗改造配套21.6公里;新建、改建及配套改造桥、闸、涵、渡槽等渠系建筑物201座。工程竣工后即投入运行,经过使用和全面检查,工程质量优良,为灌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以来,除农业灌溉以外,在非灌溉季节为沿线27座坑塘水库输水,为太平河、北沙河、潴龙河回灌地下水,并向鹿泉市的韩家园水库、元氏县的八一水库输水,发展养殖,巩固和发展名人山庄、森林公园、九景山庄等8处旅游景点,增加当地经济收入3600多万元,优化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输水安全系数,安全行水651天,几年来年输水期没有发生一次停水和断水现象。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引水能力,跑、冒、滴、漏现象基本杜绝,渗漏大大减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渠系利用系数由0.358提高到0.507,每年灌溉时间由27天缩短到20天,共节水2010多万立方米,减少了农民开支。按照国家的规定水的成本价已经达到了2角6分,可是他们继续执行他们对农民的承诺价,只收1角1分钱,从不和农民多收一点。同时他们稳定了用水秩序,大大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安定。通过他们的努力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9.5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026万亩,共增产粮食3372.8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23.68万元。特别是扩建和配套马山头分干,灌区范围直接辐射到鹿泉的山尹村、南平同、寺家庄和元氏县的后营等受益区二万亩耕地,营造了新的灌溉市场。
俯首勤耕耘,处处结硕果
侯银亭的心贴着引岗人,也贴着引岗工程。引岗工程在山腰或山下盘旋,1974年高线通水时获鹿县的九里山前只有一座采石场,1998年已经发展到34家,他们只顾采石赚钱,不加治理,既破坏了植被污染环境,又给渠道淤积形成隐患,每次下雨洪水和淤积物倾泻而下,引岗渠成为第一道屏障,采石场的废弃垃圾、山皮土、碎石、石粉随洪水直接冲入渠内,不仅影响输水能力,而且级易造成堵塞决口。他们将这些地方改建为暗渠,消除了隐患,提高了防洪能力。
2000年7月2日天降暴雨,半个小时降水100多毫米,把土门的铁路就冲坏了。当时侯银亭正在湖南开会,他得知情况,不等开完会,就连夜回来和同志们抢修工程。水利施工都在雨季,因为这是灌溉淡季。遇到阴天下雨,别人往家里跑,他们往工地跑,帮助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好物料,因为这是人民的财产,流失物料,最后受到损失的还是国家。
灌区支斗以下应由受益乡村投资建设维修,不能用国家的钱。但是有的贫困地区无力修建,他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发扬当年的“引岗精神”他们和这些贫困地区协商,乡村出一部分股金,他们内部职工集一部分入股,他们自己先后集资129.3万元,帮这些地区的人们用上了引岗水,扩浇4000多亩,改善一万一千多亩。
引岗渠从它的建设开始就走在先进科技应用的最前列,现在依然如此,这次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应用了水自动化综合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子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视频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手段,设计安装了灌区渠系水情及闸门自动测控系统,实现了渠系水文数据行水情况的自动观测、监测、控制与调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同时,在上级的支持下他们编制了新的管理体制,将灌区扩大到平山县的南跃渠、大同渠、兴民渠和鹿泉市的源泉渠,组建石家庄市冶河灌区管理局,直接管理“引岗”、“引冶”等各条渠道,实行集中管理,宏观决策,从而实现岗南水库和冶河两个水源互补、互济,水量统一调配,水资源、水价统一标准,更大地发挥了各条灌渠道的作用。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受到县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誉,管理处主任侯银亭代表灌区分别于1999年8月在西安、2000年11月在青岛、2003年8月在井冈山和2004年4月在杭州参加了由水利部组织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研讨会,并在青岛研讨会上发言,介绍了冶河灌区项目实施的经验,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使我灌渠又一次走出河北,走向全国。
回首无憾事,明天更美好
侯银亭说,取得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说明不了未来,还要不骄不燥继续努力,发扬“引岗精神”创造美好的明天,他们以“我是引岗人,我为引岗增辉”,活动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抓两个文明建设,扎扎实实干好每项工作,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施工中,连年被水利部评为优质工程。
他们还不断地开展的“义务劳动”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到干渠工程参加防汛抗旱抢险,参加植树造林美化干渠活动,亲身体验当年创业的艰难,培养劳动人民的本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他们还利用每年的节假日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歌唱祖国、歌唱灌区活动等,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了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提高了队伍的士气。
他们经常征求老同志意见,带上慰问品看望离退休干部职工,每年为他们进行体检,使他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更增加了新老引岗的团队精神,增加了凝聚力、战斗力。通过灌区职工上下的努力,灌区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为三县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灌区管理处连年被市水利局评为先进灌区,被石家庄市委农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水利厅评为灌区先进单位和全省水利系统行风建设窗口单位。2003年12月灌区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