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纪事 > 引岗纪事 > 内容阅读
鹿泉市农民诗人张虎跃盛赞引岗渠

张虎跃,1950年出生于获鹿县北寨村,从二十二岁开始,在劳动之余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现定居获鹿镇八街。他闻讯《河北引岗渠》网站开通,大发诗兴,盛赞引岗渠,盛赞当年的县委书记缑增福等同志。张虎跃当年曾经到引岗工地当民工修建引岗渠并写诗赞美土吊车。他既有山区农民淳朴的品格,又有中国新一代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经常在省地报刊发表作品,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他既亲口饱尝解放初期山区人们的无水之苦,又亲身感受到引岗渠通水给山区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深知那时各级干部和群众心连心,亲自拉水泥、料石到工地和民工同甘共苦的事迹。所以,他的作品,自然地迸发出一个普通农民对引岗渠的深厚感情和对各级干部的无限崇敬。现将他的佳作在此发表。


缑增福——引岗 (纪实叙事诗) 作者 张虎跃

题引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历代官吏,谁不曾想?
做个勤政爱民的清官,名留青史百世流芳。
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永载历史功劳簿上。
真正为民造福的工程,丰碑刻在百姓心上。
引岗渠通水三十多年,鹿泉人民不会忘记,缑增福——引岗!

受益
引岗渠水似银龙,穿山越壑绕太行;
渠水冲走贫穷帽,渠水流来新气象。
道道山梁牛羊壮,个个荒丘果飘香,
座座工厂拔地起,层层梯田产吨粮。
大棚产出反季菜,养殖大户乳飘香。
百里渠畔百里景,绘成鹿泉锦风光。
前年实现小康市,名列省里第一强。

旧貌
获鹿素称老八成,山区平原对半量。
全国农业学大寨,缺水怎能过长江。
获鹿十年有九旱,史志卷里留篇章,
旱地全凭天赐雨,难免老天不周详,
涝年山洪冲粮田,天旱小麦不上场。
兴修水利年年干,一年四季月月忙。
曾经深凿大口井,修坝拦洪建坑塘,
怎奈水竭资源少,大旱难派大用场,
天天高歌斗天曲,年年都吃返销粮。

重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期,革命的烈火燃烧正旺,
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
带着获鹿人民的重托,重担压在了缑增福的肩上。
上任未听完抓革命战果的汇报,开始了山区村庄的调查走访;
黄岩沟留下了他的足迹,韩庄吃过掺糠的干粮,
扛车翻越梁庄山岭,北寨喝过萝卜片汤。
踏遍获鹿山山岭岭,第一手材料胸中装,
大批判吓不住龙王爷,斗旱魔就是最大的纲。

创业
早在老缑上任前,引岗工程已测量。
获鹿要动大手笔,治水史上创辉煌,
直接引来岗南水,牵着银龙绕太行。
县委常委会议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岗渠线二百里,高架渡槽横跨冶河千米长,
七个隧洞穿山过,重大工程十八项,
技术设备全无有,资金物料难保障。
老缑心中一团火,人有志气生胆量:
愚公父子敢移山,获鹿人民能翻江。
为了子孙百年计,流血牺牲有何妨?
张庄北寨好典型,红旗渠为咱树榜样,
大家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修引岗。
联合平山、元氏兄弟县,团结协作牵龙王。
艰巨重担获鹿挑,开凿隧洞架桥梁,
平山元氏齐参战,百里太行摆战场。

团结就是凝聚力,县委班子力量强。
左膀要属杜英杰,右臂首推侯淑芳。
大雁高飞头雁领,获鹿儿女斗志昂。
老缑拉车送水泥,后面队伍长又长,
义务加班追星月,浩浩荡荡支前忙。
老缑吃住在工地,无言行动是力量。
冶河枢纽攻难关,常峪隧洞战塌方,
没有机器土法造,人人都是诸葛亮,
高空架桥巨石砌,土造塔吊铸辉煌,
自力更生创奇迹,艰苦奋斗谱新章。
多少发明留青史,多少困难脚下躺
五个春秋两千夜,一条银龙绕太行。

丰碑
难忘引岗通水日,百里渠畔乐人狂,
幸福泪水腮边挂,千年旱庄变水乡。
手捧清水心已醉,争着抢着尝一尝,
水源来自西柏坡,山区二次得解放。
水渠连通小康路,流来山乡小楼房。
引岗通水三十载,黄金岂能用斗量。
爷爷常给孙子讲,跟着老缑战引岗,
婆婆傲对儿媳说。俺是引岗铁姑娘。
引岗是支不朽的歌,千年流淌千年唱,
歌手是咱老百姓,传唱老缑谱乐章。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