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首页 > 外地新闻 > 内容阅读
老祖宗不能丢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发的对一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雷云

2010年01月25日08:51   来源:《浙江日报》

提要

●今天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缺学历文化,不缺工作能力,不缺创新激情,不缺实践经验,唯缺理论素养。

●老祖宗不能丢,前提是老祖宗的书不能丢,必须认真地读点老祖宗的书,至少是读点老祖宗的主要经典著作。

●老祖宗不能丢,关键是老祖宗创立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不能丢,根本的是唯物史观不能丢。

●老祖宗不能丢,要害是老祖宗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这些基本原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指导。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的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一条经验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第一个内涵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部署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第一位任务,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总之,始终突出马克思主义,突出老祖宗,告诉我们不能丢老祖宗。

“老祖宗不能丢啊!”这是邓小平1991年8月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的著名警句。联系其上下文来看,它是针对那种认为我们的理论和路线不必遵循老祖宗的自由化主张所作的批评,也是针对那种认为我们的理论和路线已经离开老祖宗的僵化思想所作的回答,蕴涵着既不能走邪路也不能走老路的深刻含义。

谁是老祖宗?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当然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恩、列、毛的思想和学说不能丢。

什么老祖宗不能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老祖宗的学说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如果丢了老祖宗,我们就将丧失根本,丢了一切。

联系当前实际来看,怎样做到不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最重要的是哪些东西不能丢?

老祖宗的著作不能丢

老祖宗不能丢,前提是老祖宗的书不能丢。因为不丢老祖宗,就得了解老祖宗。这就必须认真地读点老祖宗的书,至少是读点老祖宗的主要经典著作。譬如,马、恩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运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和一切共产党人的“圣经”;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是对什么是和怎样搞共产主义的通俗阐明;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从整体上概述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读物;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必读的老祖宗的经典。对于文化水平低的党员,则需要提供一本规范化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之类的书,帮助他们了解老祖宗思想、学说的ABC。

我们党和党的主要领导人,历来大力号召全党特别是各级干部读老祖宗的书,每逢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更是突出强调这一点。

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有一个部分专讲“学习”,指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强调这是为加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一个大问题。1945年4月抗战胜利在望,党即将面临全新的形势,他在七大上提出了“加强理论学习”的任务,为此“至少要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五本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年11月,他给中央、省区、地、县四级干部专门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信,建议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两本书,用以指导当前的建设实践。1959年夏,他开始深刻反思“大跃进”和“共产风”的教训,在《在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的批语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书”,要求各级干部懂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懂得经济发展规律。五六十年代之交,他组织读书小组花两个月时间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联系中国实际,有分析有批判地研读,为全党树立了榜样。1971年3月,他针对前不久陈伯达等人在庐山举行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打着“天才论”的旗号兴风作浪造成的恶劣影响,严肃地指出:“我党多年来不读马、列,不突出马、列,竟让一些骗子骗了多年,使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在庐山闹出大笑话。”根据他的指示,在各级干部中又开展了学习马列原著的活动。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就说过,面临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并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85年9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根据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向新老干部提出学习、掌握、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新要求,以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多次阐述学习老祖宗著作的重要意义,强调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90年代初,他还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口号。

胡锦涛自十六大以来就学习老祖宗、实行理论武装问题,作过许多重要讲话,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这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实现这个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科学理论武装”。须知实行理论武装,是党的自身建设中决定性的任务,根本性的要求,永恒性的课题。特别是如今我们党拥有七千多万名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相应地要求有最高的理论水平,这就更显出研读老祖宗的著作,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修养的重要性。

为什么在我们大力推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今天,要强调老祖宗的著作不能丢呢?因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根和源,前提和基础,就在老祖宗的著作之中。当年毛泽东在谈到老祖宗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后继者们的学说的关系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马列主义是主干,其他都是枝叶。没有主干,就没有枝叶。枝叶茂盛,离不开主干。邓小平在1977年的一次谈话中,批判林彪、“四人帮”荒谬地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指出:“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与此同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样说,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理论体系与老祖宗学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习近平2009年5月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讲话中说:“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非常中肯的。

为什么我们今天一方面要高调突出与时俱进,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大声疾呼学习马列,不丢老祖宗的著作呢?因为与时俱进有一个“进”向何处,创新理论有一个“新”在哪里的问题。“进”和“新”就是发展,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发展要以老祖宗学说为基点和起点。发展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坚持,一定要在继承中讲发展,在坚持中求创新,否则就会走偏方向。当然,继承也离不开发展,坚持也离不开创新,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地坚持,否则就会凝固僵化。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相互关系充满着辩证法。

但是,联系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党中央一再重申学习老祖宗著作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老祖宗的东西不那么时兴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我们“多年来不读马、列,不突出马、列”了。今天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缺学历文化,不缺工作能力,不缺创新激情,不缺实践经验,唯缺理论素养。毛泽东在1957年3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说到马克思主义修养不足,这是普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好好地学。”还说:“现在很多干部没有读书的习惯,把剩余的精力放到打扑克、看戏、跳舞上面去。大家不应该把时间浪费掉。”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普遍的问题”看来依然存在;“没有读书的习惯”,把时间浪费在应酬玩乐上的现象,恐怕比那时有过之而无不及。邓小平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这番话对我们今天仍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切实改变不读老祖宗的书的状况,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要落实在实际举措上。比如对普通党员和各级干部要分别硬性规定必须读哪几本书,要专门安排一定时间对党员、干部集中进行理论培训,要建立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考试考核制度等,务求取得实效。

老祖宗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不能丢

老祖宗不能丢,关键是老祖宗创立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不能丢。因为这是老祖宗学说中的精髓和灵魂,属于最高、最本质层次的东西。而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实质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因此,老祖宗的世界观方法论不能丢,根本的是唯物史观不能丢。联系实际来看,尤其是以下三个最基本观点不能丢。

一是生产力观点不能丢。在唯物史观看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以及全部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从而把整个社会推向前进。生产力是推动一切社会向前发展的终极原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社会历史领域的最普遍规律。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