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读的《曾国藩日记》几个版本,首篇皆从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初一开始。终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日(第二天二月初四日逝世)。他在这漫长的44年中,天天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了自己的思想。 我从他保留的日记中,按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选注了792段思想性强的日记供大家阅读、研究、参考、借鉴。但是从道光二十五年二月至咸丰七年(1845——1857)12年的日记没有留下,成为憾事。 曾国藩,嘉庆16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白杨坪村(今属双峰县),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道光十八年(1838)会试取中第38名贡士,殿试取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道光十九年(1839)赴京应散馆考试。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庶吉士散馆。取二等第十九名,留馆授翰林院检讨。后历任侍讲、文渊阁校理、翰林院教习、待读、右春坊、右庶子、左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右侍郎或左侍郎,至咸丰二年(1852年)作京官十三年。 守丧期间奉命办团练,征战十二年至同治四年(1864年)六月攻克天京,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使命。官拜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候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剿捻未能成功,复任两江总督。后任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后又任两江总督,通商事务大臣。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因病卒于两江总督衙门。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一生克勤克俭教育家人热爱劳动。他铭记祖父星冈公在他点翰林以后教诲父亲竹亭公的话,“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他不断用此语提醒诸弟和子侄,并说此语最有道理,今亦当守二语为命脉。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此功夫,以辅之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规模。他不断教悔诸弟不要忘记昔日苦日子,他说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碑拖车情景。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教育家人热爱劳动勤俭持家虽鼎盛不忘寒上 家风的思想。 曾国藩由招募湘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起家,成就一生功业,曾国藩在世时,关于地的评价已是毁誉交加,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号,也有‘曾剃头”、“卖图贼”的“桂冠’,在其死后一百多年,更是评论不一。著名革命家章太炎的话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对于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命以英雄诚个虚,斥为民赋,也是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这种情况,固然由于论者的阶级、派别、立场及角度不同,也是由于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本身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曾国藩来说,既是困难之处,也是诱人之处。 曾国藩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修养和实践精神。正如《清史稿·本传》所说:“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冶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不验”。他与郑小珊有点隔阂就主动到郑小珊处去承认错误。日记中写道小册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漫骂, 忿戾不顾。儿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人信人敬,相侍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愤恨无礼,二也;龃语之后,人反平易,我返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仅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这种认真检讨自己勇于承认错误深挖思想根源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收列人物极为严格,曾国藩收列其中,他在思想史上可见一斑。他有名的八本家训是社会各界立身处事最基本的标准,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他讲读书以训古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在诸方面的思想,亦不失为现代人遵循的格言。 曾国藩之政治生活的目标是为这个社会找一条出路。为此,他提出了整套解决国内外矛盾的方针、路线和办法,不仅如此,他还是这一套方针、路线和办法的实践者。他是近代洋务运动的首创者,最早提出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知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主张,他所制定的洋务运动的思想政治路线,基本上规范了其后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洋务派人物的活动。在同治七年五月七日日记中曾国藩写道:“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处着眼。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船等俱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长技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内地之民人人眉夷吾国无能制之,人人仇夷吾亦不能用之也。”以这段话完全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思想。曾国藩之所以成为近代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总而言之,曾国藩是一个值得了解、研究的人物。曾国藩日记三卷,164万多字一般人不易阅读,对《曾国藩日记》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加于整理搞成16万字的精华本,更便宜人们阅读,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退下来之后,读书铭志陶冶情操的一点心得吧。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各位领导诸位朋友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