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年初一,白鹿泉不时迎来游览的客人。
![]() ![]() 石家庄客人在隧洞西口留念
白鹿泉公社(乡)谷家峪大队(村)是一个一百多户的小山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村东北凿通了200多米的穿山隧洞,1964年从抱犊寨下边的十八池引水成功,水顺着管道流到村里,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还可以点种旱田,结束了过去“宁舍一碗米,不舍一碗水”的历史,这个隧洞还能行人走车,大大缩短了到获鹿县城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人们千年万载的愿望。
“一个小山村能打通几百米的隧洞,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全县人民一定能够修成引岗渠,改变全县的面貌。”这个典型成为获鹿县改造山河的榜样。这个故事也成为当时获鹿县委动员人们修建引岗渠的典型事例。
![]() 明朝邑人杨睿,系弘治11年(1498年)戊午科举人,累官寺丞,作《八景诗》流传至今,诗曰: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霭凝,
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
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
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
民间传说楚汉相争,汉军数万从山西东进伐赵在土门关受阻,当时天气干旱,酷热无水。韩信派了几拨将士在周围找水,都因无功而返被杀之。部将胡申银盔银甲,白马银枪,英勇杀敌,屡建奇功。胡申见如此情景慷慨地说“末将愿再去寻找,找不到水,誓不归营。”遂领命而去,翻山越岭,跨沟越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晨至午,从午至夕,人困马乏,精疲力尽,滴水不见,无颜回营。遂遥叩父母,再拜主帅,吊死树上。韩信盼胡申不归,等至深夜,精神恍惚,遂得一梦。胡申飞马而至,翻身下马,叩曰:“水已找到,请随我来。”韩信大喜说:“今日破赵,汝为头功,请吃酒三杯,再走不迟。”胡申转身就走,飞身上马,策马而去。韩信大喊:“将军转来”,随之一道白光,一闪即逝。韩信随即惊醒,原来南柯一梦。此时天色微明,帐外似有马蹄声响。韩信出帐观之,系一白鹿蹄刨山石之声。鹿见信出,点头三下,转身便跑。韩信立即上马追赶,白鹿飞奔如风,信追不及,翻山越岭,跨沟越涧,来到一个山谷,白鹿回首望信,似有所托,前蹄不停刨石。韩信不解其意,弯弓搭箭,射向白鹿,一团白光闪耀,白鹿不见去向,雕翎斜插顽石,只露箭羽,韩信近前随手拔之,纹丝不动,全力拔之,一声巨响,泉水犹似珍珠,汩汩涌出,韩信饮之,甘甜无比,似琼浆玉液。韩信得水,厚葬胡申,发兵下赵,功成名就。人们说:“胡申的忠诚,感动了神灵,使白鹿指引韩信找到了泉水。”遂命名“白鹿泉”
修建引岗渠时县委领导们都说,古代一个将军尚切如此忠诚,感动了神灵,找到了泉水;我们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决心,定能唤起全县人民一起共同战斗,引岗渠困难再大,也难不倒我们。”
2、鹿泉市西胡申古树名木(传说系胡申上吊的柏树)
A.1000年侧柏
![]() ![]() ![]() B.2000年侧柏
![]() ![]()
3.谷家峪隧洞
![]() 隧洞东口
![]() 隧洞东口
![]() 隧洞西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