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文人天地 > 浏览拾趣 > 内容阅读
经纶三大教 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先生其人其事

南怀瑾

南怀瑾所书内容是古乐府诗《休洗红》:

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

休洗红,洗多红在水。旧(新)红裁作衣,新(旧)红翻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

古诗。“新”、“旧”二字颠倒,颂而思之有味。戊寅(1998年)冬月戏书,邓英淘一笑。(邓英淘,邓力群之子、经济学家)


日前,蒙朴庐胥兄相助,喜得南怀瑾先生墨宝。南怀瑾先生是“学兼儒道释”的台湾文化名人,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武术大师、密宗金刚上师等种种称誉,在港台及世界华人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其墨宝难觅,今得以收藏,自然是喜不自禁。

南怀瑾(1918年——),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1949年春赴台,1985年夏旅居美国。南怀瑾与大陆的接触就始于此时。1988年南怀瑾移居香港,不久,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到港拜访南怀瑾先生,请其倡导、推动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与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写了《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提交浙江省及温州市负责人。不久,中外合资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正式注册登记,联盈公司1286万美元亦分期提前注入。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举行开工典礼,1997年8月8日上午7时零5分全线贯通。在竣工的鞭炮声中,南怀瑾功成身退,将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几乎与催生金温铁路同时,南先生的著作在大陆不胫而走。继北京团结出版社率先于1989年推出南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之后,1990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先生的三部权威著作《论语别裁》、《禅与道概论》与《历史的经验》。“南怀瑾热”开始席卷大陆,各大书店都增设了南怀瑾专柜,其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等凡三十余种。他的著作还被翻译成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流通。

2000年,南怀瑾先生来到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开始兴建太湖大学堂,这里两面临太湖,占地200余亩,历经六年土木,始有规模。先生曾打趣地说:“以前这里可是鸟不生蛋的地方,现在来了很多鸟争着在这里生蛋。”2006年7月1日至7日,年届九旬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他纵论古今的渊博学识和拉家常式的平易风格,吸引了各方人士,有些人甚至专程从美国、东南亚赶来。

南怀瑾一生经历复杂,当过军人、经过商、做过学问,自己还闭关修行了一段时间。他嗜书成癖,藏书丰富。所藏之书,上自先秦,下至当代,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还有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据接触过南怀瑾先生的人士介绍,先生读书既多且快,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丰富的阅历,丰厚的学识,使其演讲时随口引证,许多东西信手拈来,用最通俗的语言,结合自己切身的经历,将中国传统文化生动地讲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深受公司经理人、集团董事长等大众层面的追捧,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的有些演讲直接整理后即可出版,我藏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6种南怀瑾著作,其中只有三本是他自己亲手写的,其余的著作都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记录整理出来的。

我读过南怀瑾先生的大部分著作,他的书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通俗易懂”。他从没有想把自己作为学术人物,没有把自己的书作为学术研究的成果。他将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与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类同,无论什么样的翻译,都会有一些异议。南怀瑾的著作历来存在争议,对南怀瑾的批评最著名的是已故学者张中行先生所撰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一文,张中行从三个方面痛批了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论语别裁》,认为该书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对于张中行的挑战,南怀瑾并没有接招,令人寻味的是,2006年张中行病逝时,上海《新闻晨报》刊登新闻《国学大师张中行昨辞世》,值班编辑竟错用了南怀瑾的照片,也算一段奇缘吧。还曾有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对《论语别裁》逐句进行了批驳。其实,《论语别裁》是从义理的角度来发挥,借引申出来的问题来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原著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见过一些南怀瑾的照片,他身材不高,平常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骨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着智慧之光。如今,94岁高龄的南怀瑾常年居住在太湖大学堂,除了眼睛不大好,身体精力都不错,思维逻辑依然清晰。除了讲课,南怀瑾很少见外人。有一次,新东方元老徐小平组织学生去见南怀瑾先生,学生问了很多浅显的问题,结果南怀瑾很生气,他说:“你们的问题很简单,但都在我的书里,你们都没有看。你们来看我,等于把我当成大熊猫来看我,你们来干吗呢?”

南怀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由南先生任理事长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继在台、港等地相继开展的“儿童读经”活动后,开始在祖国大陆及华人世界全面推广“儿童中华文化导读”活动。基金会将精心编纂的中国古诗文经典教材、英文文化导读教材及儿童“珠心算”教材免费提供给读经儿童,并派专家辅导,他还曾亲自授课,收效颇佳。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海内外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儿童从中受益,有效促进了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

南怀瑾以仁厚之心闻名于世,但对一些别有用心者,他也是好不留情面的。去年初,一批无礼信徒致函南怀瑾,请他“于新春之际、太湖之滨,举办禅七法会。”两天后,南怀瑾嘱秘书室代笔答覆如下:

一、来信他们读给我听了。大家都说向我求法,我也没有认为自己开悟得道了,也没有认为自己在弘扬佛法,也没有所谓的山门,也不收弟子,几十年都是如此。所有我所知道的,在书上,都讲完了。你们自己读书发生这种见解,是你们自己上当受骗。

二、所谓“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你们有何问题自己去研究经典,为何一定要找个人崇拜依赖呢?我九十多岁了,已经很累了,没有精神应酬那么多人啊。

三、太湖大学堂不是宗教团体,不提倡宗教。是为了研究教育文化而开办,也没有常规招生。有缘的好朋友,合条件的,一起做研究而已。偶然有缘来旁听的,出去说是参与了什么什么班,都是他们自己叫的。我来这里也是挂单的。

四、你们是小说故事看多了,什么断臂求法,程门立雪,还有不见面就跳河的,还有要跳楼的,想长跪不起的,这不是威胁吗?哪里是求法,于做人做事合理吗?不是说学佛吗?心理上都在强迫人家,变成威胁,都在自欺欺人。我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你们非要威胁人家拜师,这也是求道吗?你们都是知识分子,怎么做这种事?

五、我从来不想做什么大师,不想收徒弟,也没有组织,更没有什么所谓“南门”。我一辈子反对门派、宗派,那是江湖帮会的习惯。

六、你们以为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真是莫名其妙!口口声声求法渡众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七、你们找我学佛修道,我九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真仙真佛,你们找我有什么用?不要迷信了。我那些书只是做学问而已,你们不要上当受骗,那些书中,《论语别裁》是中心。

你们要学禅,扬州高旻寺、西安卧龙寺、福建大雪峰都在打禅七,很多寺庙也都在修禅堂,你们怎么不去那里呢?我并没有弘扬禅。所谓曾经有个禅修班,是偶然机缘,某大学登记的校友读书会组织的,经该大学领导认可,对每个人有严格资格考察的,转来一起做了几天研究而已。结束之后又怎样呢?还不是要回去老老实实平凡地做人做事、磨练心智、转变习气吗?路当然是要自己走的。求人不如求己!真相信因果,就要从自己起心动念处检点,才是智者所为,也是修行核心。眼睛向外看,怨天尤人,崇拜偶像,依赖他人,玩弄境界,都是自欺欺人!

42年前,南怀瑾在台北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时,曾亲笔题写的两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窅冥启东西。”其非凡气势可见一斑。如今,对待无理信徒,其气势不减当年。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就是南怀瑾,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王宝林)

相关链接:

我喜欢收藏学者墨迹,台湾文化名人南怀瑾早已进入视线。

南怀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南怀瑾热”持续至今已整整20年了。他曾在台湾、美国、香港居住、讲学,五年前,又从香港搬到了太湖边上他兴建的太湖大学堂。可“南迷”来讲,他仍

上一篇:舒同—党内一支笔
下一篇:鲁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