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中线工程主要向唐白河流域、淮河中上游和海河流域的西部平原的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五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考虑汉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用水要求,中线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宜为130~140亿m3,过黄河80~90亿m3,除补充海河平原城市供水50~60亿m3外,可补充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干旱年份(p=90%)汉江的可调水量约65~70亿m3,可保证京津及华北地区城市用水。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分配给河南37.69亿立方米,河北34.70亿立方米、北京12.38亿立方米、天津10.15亿立方米。 建设穿黄工程,输水规模250m3/s,送过黄河以北水量40~50亿m3。320m3/s,采用两条直径7.0米隧道。 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递减至7米。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可基本实现自流。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 中线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水源工程、输水总干渠、穿黄工程、调蓄工程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引江济汉渠长约67公里,设计引水流量350m3/s)等。 二、河北省段 南水北调河北省境内的京石段227.391公里(另外北京地面80.109公里, 京石段全长307.5公里),已于2008年9月18日正式通水。邯石段工程,全长238公里(京石段227公里,河北省境内总长465公里),2010年6月正式开工,预计2013年3月完工。(河南省境内731公里) 京石段工程河面宽度约150米,深6米,河底宽约45米,除了局部穿河流、铁路等采用暗渠外,其余均为明渠。按照设计方案,在总干渠两侧分别铺设宽5米的沥青路面,外部将栽种各10米的绿化林草带。 三、石家庄市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石家庄段干渠起自邢石界,至石保界,穿越高邑、赞皇、元氏、鹿泉、桥西、正定、新乐等县(市)区,全长123.5公里。滹沱河倒虹吸是一咽喉工程,管身采用三孔一联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2225米。太平河以北属京石段长57.7公里,已于2008年9月18日正式通水。太平河以南属邯石段长65.8公里,2010年6月正式开工,预计2013年3月完工。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市西部山前平原布置,控制面积6718平方公里,覆盖了石家庄市整个平原地区。石家庄市境内共设分水口门9个:供水范围包括市区及13个县(市)城。计划每年向石家庄市供水7.82亿立方米,其中向市区供水4.5亿立方米。石家庄市主要采取埋设输水管道供水的形式,管道总长188.3公里,需新建扩建地表水厂15座,目前石家庄市已经完成输水管道测量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在石家庄市田庄分水闸以上(石家庄市南段)总干渠段的设计流量为2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240立方米每秒;田庄分水闸的设计流量为65立方米每秒;分水闸以下(石家庄市北段)设计流量为17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200立方米每秒。紧接分水闸向下用暗渠方式下穿石家庄北外环、太平河、石太高速公路、 石闫公路等到石津灌渠枢纽。京石段向北京应急供水,黄壁庄水库的水就是从这里进入总干渠的。(暗渠长565米及分水闸已经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