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正灌区,位于滹沱河北岸,现从黄壁庄水库引水,流经灵寿县南部 4乡,自西向东延伸到正定县西北部的7个乡,总控制灌溉面积达 13.27万亩。该灌区始建于1933年,1935年通水受益,当时主要灌溉灵寿县部分耕地,并以扬水为主, 取名"仁寿渠 "。后因战争年月而停办10 年,直至1945年10月重修,由冀西四专区专员崔民生组织,扩建延伸到正定县境。1947年4月4日全线通水, 此后更名为"灵正渠 "。1958年黄壁庄水库拦洪蓄水后,灵正灌区由黄壁庄水库供水。
全灌区设总干渠1条,长15.8公里,纵坡为五千分之一,输水能力为 11—13立方米每秒,有建筑物50座;灵寿县南纪城配水站以下设东、南分干渠各1条,总长19.33公里;支渠8条,长31.2公里;斗渠256条,长147.7公里;各种建筑物2138座。
仁寿渠
1933年,河北省建设厅华北水利委员会共同决定,改灵寿县原机力引水之计划为筑堰逼水。此法不仅流量充足,省工费,且有利于南岸获鹿引水灌溉,遂正名为“滹沱河灌溉计划”,取名仁寿渠(今灵正渠前身)。10月20日正式开工,于1935年春竣工,并于6月15日举行放水典礼。渠系及堰闸等工费60万元,灌溉地亩月20万亩。1937年拦水堰被冲毁。(《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24页,)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水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