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崔志军喜得《朱子家训》挂屏珍品,要我说说,盛情难却,草注拙解,以飨友朋,错误难免,敬请指正。戊子年秋月。 谢树坤 朱栢廬治家格言 黎明卽起,洒掃庭除①,要内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户,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②。宜未雨而綢繆③,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须儉約,宴客切勿留连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⑤;飮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⑥。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三姑六婆,實淫盗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注解: ①、洒扫庭除:电脑没有“庭”的原字,此字和原字通用。除,即修治。意为洒扫、整理庭院。上句写人们要养成勤快、卫生的好习惯。深刻地说,有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下句说要谨慎。 ②、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恒,即经常;念,即念头;物力,即可以使用的物资;维,系是之意;艰,即艰难。意为经常想到劳动人民创造一点点我们所用的东西是多么的艰难,和上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对仗。 ③、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未雨而绸缪,原意为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比喻无论做什么,要事先做好准备,毋,系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 ④、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自奉,即自己生活享用;俭约,即俭省;留连,即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此句意为,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 ⑤、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质,即质朴;洁,即纯洁;缶,即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浅意为,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深意为,人的品格质朴纯洁最为高尚。 ⑥、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约,即简单、节约;精,即细密。愈,即胜过。馐(xiu),即美味的食品;珍馐,即珍奇贵重的食物。此句意为,简单干净,烹调得当的食品,胜过珍奇贵重的食物,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更有滋味。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孙雖愚,經書不可不讀①。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②。勿貪意外之財,莫飮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须加温恤③。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④。兄弟叔侄,须分多潤寡;長幼内外,宜法肅詞嚴⑤。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財,薄父母,不成人子⑥。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注解: ①、子孙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經書,指我国古代的思想、理论著作,比如四书、五经和关于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该句意为,子孙虽然不聪明,考取功名无望,但也要讀書明理。 ②、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居,即处在某种地位;身,即品德、行为。上句意为不管富贵貧窮,做人的品德、行为务必期望质朴。义,即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子,古代指儿女。下句意为教育子女,要有让他们做道德、行为高尚的人的思想方法和方略。 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上句意为,手提肩挑,本小利微,不要占他们的便宜;下句,须加温恤,意为须要给与温暖和救济。 ④、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 (chuan),立见消亡:成家,即成就家业。上句意为,刻薄成就家业,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伦常,即伦理纲常;乖舛(chuan),即不顺遂。下句意为,不按伦理纲常行事,必然家道败坏,妻离子散。 ⑤、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词严:润,利益、好处;寡,即少的意思。上句意为,在生活方面富余的要周济貧窮的。法,此为《墨经》中的逻辑术语,相当于标准、原则、模型;肃,即恭敬;词,即说话;严,谨严之意。下句意为,说话办事要按规矩,尊老爱幼,和睦邻里。 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乖,背离之意。上句意为,听媳妇的话,背离兄弟姐妹,就不是大丈夫。赀财,钱财;薄,刻薄、冷淡之意。下句意为,注重钱财,冷淡、刻薄父母,那不是人应该做的。
見富貴而生諂容①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誡爭訟,訟者終凶②;處事誡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園終替③。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倚④。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譛愬,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⑤。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可再往。 注解: ①、谄容: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的容貌。 ②、居家戒争讼,讼者终凶:凶,和吉相对,指不幸。居家过日子,不要吵架打官司;吵架、打官司最终大家都会不幸。 ③、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园终替:乖僻,指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自是,指自以为是;——。替和兴相对,系衰败之意。下句意为,颓废懒惰,甘心落后,家园终究要衰败。 ④、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狎昵,指过分亲近而态度轻佻;累,即牵连。上句意为,低三下四地和恶少们交往,时间长了,必定受他们牵连。屈志,指谦虚谨慎,放下架子;老成,指做事稳重。下句意为,谦虚谨慎,放下架子,和做事稳重的人交朋友,有了急事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⑤、安知非人之譛(zen)诉:安,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譛诉,指诬陷、中伤。此句意为,轻信别人的话,怎么知道他不是诬陷呢。焉,这里用于反问,哪里、怎么的意思。
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①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课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②。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③,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④。 潘紹烈 敬錄 咸豊嵗次庚申仲秋上澣 遼陽瑞徴敬橅(mo) 注解: ①、匿怨:匿,系隐藏之意;怨,系怨恨之意。 ②、家门和顺,虽饔(yong)飧(su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o)无余,自得至乐:饔(yong)飧(sun),指早饭和晚饭;余,此指以后、以外;国课,指国家税收;囊橐(tuo),指口袋。上句意为,家门和顺,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有欢乐。下句意为,早早完成国家税收,就是口袋里没有了,自己也得到最快乐。 ③、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讀書的目的在于学习圣贤,做官要时时刻刻把君王和国家放在心上。 ④、為人若此,庶乎近焉:庶,可能或期望;乎,于之意;焉,此系语助词。意为,这样做人处事,时间不长,期望于治家的愿望就实现了。 朱柏廬(1627~1698年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其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仰。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所著《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著于清代初年。此书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劝人勤俭治家,安分守己,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脍炙人口。短短500余字的《治家格言》,总结了古人的治家之道。该书语言通俗流畅,启人深思,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被后世视为传统的家庭教育启蒙读本,影响深远,有些还成为成语被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