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引岗纪事》文集 > 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应对“黑渠”之说 谢树坤

缑增福书记在日记中写道,十二月十二日,北方严寒的冬季已是滴水成冰,两辆小拉车满载着水泥,也是全县人民支援“引岗”的一片热心,从获鹿出发,驶向温塘河渡槽工地。小拉车在高低不平的获平路上,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拉车的同志不断的掏出手绢,擦去脸上豆大的汗珠。这是落实九月支援“引岗”决定的实际行动。因此,大家拉着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拉着全县人民支援“引岗”的一颗心。虽天冷而心里热,劳累而愉快。第二天到工地和民工一起参加了劳动。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引岗”工地,传遍了全县,说:“县领导给工地送水泥了”。一时间,从干部到群众个个争着到前方参加劳动争着运送物资支援“引岗”。后方的同志也不敢落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万万没想到几车水泥会产生这么大的启动力、号召力。看来人们常说的“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此话是有道理的。


工地的同志听说领导往这里拉着小车送水泥就沿路去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晚上12点,这支平凡而特殊的小分队到达了目的地——温塘河渡槽工地。第二天分团把领导们拉来的水泥送到工地,工地的民工沸腾了,人们争着使用带着领导汗水的水泥。他们含泪称赞着,这就是我们的县委书记,他在繁忙的工作中还和普通民工一样,拉着水泥走了100多里。

当时,各级干部参加劳动是经常的事,断不了拉车往工地送水泥、石头。团部的汽车司机王增歧回忆,1974年春的一天,因工程需要,县里决定当晚每个干部往冶河工地送一袋水泥,傍晚小车拉,自行车驮,人们都出动了。他开车在牛山村西边的石狼涧沟遇到缑增福、杜英杰二人拉着一辆小车装着五袋水泥,看他们费力的样子说,我把你们送到冶河工地吧。缑增福说:“不用,不用,你要有时间你就多拉一趟。”司机无奈,帮他们拉上最陡的那段坡,两眼含泪开车走了。那天晚上他抓紧时间跑车,他拉了四趟,比别人多拉了一趟,他思想上才感到宽慰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