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颂歌 > 诗\词\歌\赋 > 内容阅读
回眸奋斗历史 继承引岗精神
 
太平河南岸的幸福桥头有一座建造于三十年前的“引岗渠纪念碑”,古朴挺拔的六柱碑亭带着历史的沧桑矗立在青石台阶之上,碑身正面是六个行书大字“引岗渠纪念碑”。
站在引岗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1969年引岗渠开工的那段动人心魄的陈年往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从小时候懵懂记事开始我就知道,引岗渠是鹿泉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鹿泉市十年九旱,缺水一直是鹿泉人民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我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引以自豪的名字鹿泉,源于韩信带领的三军将士缺水,射白鹿得清泉的故事。这个城市名称来历的故事世代相传,也告诉我们水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老百姓的饭碗。兴修引岗渠就是在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什么是大事?这就是鹿泉人民最紧要、最重要的事。
翻开《水从柏坡岭下来》这本书,我的思绪随着作者回到了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引岗的激情年代。引岗渠1969年12月开工,历经五年建成通水。上接岗南水库,下连元氏“八一”水库,绵延102公里,穿过七条隧洞和19座渡槽,灌溉56万多亩土地,为受益区连续多年粮食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获鹿县委书记缑增福,带领全县人民勒紧腰带,靠手中的锹镐锤钎,贯通了引岗渠。在引岗渠修建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件,有:和死神打交道的英雄李大会、“硬骨头排长”李吉瑞、“老虎口”牺牲的烈士史永计、“土专家”张文庆、女技术员宋正华等等。
“众念库留引水洞预见深远,齐赞渠越丛山涧业绩非凡。”引岗渠的修建,不仅改变了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干旱缺水的面貌,而且实现“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最初目标。引岗渠如蜿蜒巨龙攀附在三县大地上,它带了丰收,带来了希望。引岗渠从西柏坡的松涛中奔流而来,在滹沱河畔,在太行山区,在燕赵大地上哺育了三县儿女,唱响了一曲壮烈生动的英雄赞歌。
四十年来,潺潺的渠水浇灌了鹿泉的农田万亩,也使鹿泉的父老乡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修建引岗渠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毅力是肯定不行的。当时的获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修建引岗渠,全县上上下下凝成一股劲儿,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双手,只要有了团结一致的决心,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任何困难阻挡的了鹿泉人民前进的步伐。
引岗渠是鹿泉的一条幸福渠,民心渠,引岗精神是鹿泉的宝贵财富,周永会书记如是说。引岗渠的建成说到底还是群众的意愿成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情系群众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我们最亲的、最应该关心的人。修建引岗渠切切实实做到了这一点。历史证明,鹿泉的三次创业是引岗精神充分体现,是对引岗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现在,鹿泉市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第三次创业,建成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市,更加需要的正是这种引岗精神。
引岗渠是获鹿人民的精神丰碑。获鹿县的子孙儿女都是引岗渠的后代,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扎根群众的引岗渠精神,敢于开拓,勇于担当,为鹿泉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鹿泉市人大  孟 玉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