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同志,1916年2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南坑村一个雇农家庭,1991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万安农民暴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江西省万太县游击队分队长,泰和县游击大队队长,万太独立团团长,少共信丰、南康、南雄地委工委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第一期列宁团校,旋即转中央马克思主义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其间光荣列席了中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五次反“围剿”的作战及在红军战略转移,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信念坚定、英勇顽强、身先士卒、奋勇冲击。在攻克吉安城战斗中,采用“火牛阵”战法,受到了朱德军长的嘉奖,并亲自奖励盒子枪一把。在瑞金保卫战、突破乌江以及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中,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嘉奖,获三等红星奖章一枚。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1935年7月奉中央命令,只身与国民党军骑兵六师师长白凤翔谈判,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对当时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委员,第五团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部组织和发动群众,创立抗日武装,采用“猫耳洞”、“麻雀战”等战法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陈庄歼灭战、涉林战役和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1938年初,奉命到保定、满城、徐水等地深入民众,大力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组织抗日武装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怕流血牺牲,率领部队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厦等战役。淮海战役中,率部担任萧县、永城地区围歼杜隶明集团的作战任务,配合友军击毙国民党上将兵团司令邱清泉,俘虏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上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驻吴淞口守军,切断了国民党军经吴淞口向海上逃退的路线。根据战争的实践,与赵明奎等经107天的反复试验,研究创造了“迫击炮发射筒送炸药法”,对解放战争的攻坚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解放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兼战车二师师长,华东装甲兵副司令员,第一坦克编练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装甲兵业务,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在装甲兵的训练、教学科研等方面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人民装甲兵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他作为装甲兵代表,率领坦克方队,接受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肖锋同志在六十三年的革命生涯中,转战南北,英勇战斗,亲自参加或指挥1365次战斗,六次负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地贡献了毕生力量。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无论是在斗争残酷、环境恶劣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对共产主义信念坚信不移,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他始终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生活十分节俭,却无私地把自己节约下来的钱和物支援家乡和老区建设,他身患多种疾病,但能与病魔作斗争,坚持写作,忘我工作,直到心脏停止跳动。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察冀军区任第五团团长时,在平山和获鹿北部一带坚持抗战,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修建引岗渠的时候,资金、物资、施工机械非常困难。获鹿县委和他的老部下多次上京找他求援,他也多次到引岗渠工地视察。他详细询问工程进展和物料短缺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在百忙之中把每一件事安排的妥妥当当 。事后在缑增福书记的陪同下,他还亲自到工地询问物资的落实情况,并且还帮助谋划待用物资的调拨工作。在引岗渠修建期间,肖锋同志先后为工地调配两部货运汽车,苏联产嘎嘶69基普车一辆,大拖拉机铁牛55马力3台;帮助采购钢筋20吨,三次调拨木材150方;为工地加工并运来20吨钢钎。特别是通过他协调,向北京门头沟煤矿借来9台空压机,后来使用报废。经过肖锋和矿长联系,煤矿将机械作为无偿支援农业的物资,未再向工地索要。除此以外,当时经他协调解决问题和竭力为引岗建设奔走呼号的事情举不胜举。为冶河群英渡槽、王常峪军民军民团结隧洞等主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特别是物料保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肖锋同志,获鹿人民永远怀念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