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沿革概述 > 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后期获鹿路北——建屏县所属各区简况

第一区,(1940年8月——1945年11月)有井陉县原四区之一部及获鹿县白鹿泉一带,所属村庄从1942年的20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39个村。辖上庄、三峪、庄子头、北峪、鲁家峪、南白花、东元村、西元村、孙庄、东头、坡头、威东街、威西街、威北岸、威寨湾、威南沟、北平王、中平王、南平王、段庄、马村、岩峰、下安、上安、头泉、栈道、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自然村有寨坡、柳树坪、五里寺、虎头山)

区委书记(1940年8月——1945年11月)
王廉清1940年8月——1942年2月;
高墨增1942年2月——1943年6月;
王见水1943年6月——1944年12月;
何树林1944年12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崔子平1940年8月——1941年秋;
贾生保1941年秋——1941年8月;
赵汉承1941年8月——1941年10月;
齐先弻1941年10月——1943年3月;
阎太英1943年3月——1944年春;
崔保珍1944年5月——1945年5月;
高维章1945年月——1945年11月。

武委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张景春

妇救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张惠芝


第二区,(1940年8月——1945年11月)系原井陉县三区,所属村庄从1942年的16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23个村。辖东冶、七亩、孟堡、寺庄、里庄、南西焦、北西焦、王庄、北白花、东白花、于家庄、东焦、岭口、天井沟、牛山、宜安、裴村、新寨、马山、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自然村有狐狸台)

区委书记(1940年8月——1945年11月)
赵梦奎1940年8月——1941年1月;
胡俊儒1941年1月——1942年8月;
赵梦奎1942年8月——1943年春;
田积中1943年春——1944年10月;
田金来1944年10月——1945年8月;
马一泉1945年8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张思存1940年8月——1940年12月;
焦子清1940年12月——1941年初;
张毓斌1941年初——1941年秋;
贾生保1941年秋——1942年6月;
崔子平1942年6月——1943年3月;
许百姓1943年4月——1943年10月(代理);
曹维屏1943年10月——1944年8月;
许百姓1944年8月——1944年10月(代理);
谢友芬1944年10月——1945年8月;
马志亭1945年8月——1945年11月;

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孙庆祥(?)

妇救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黑妮


第三区,(1940年8月——1945年11月)系原平山县十六区之一部,所辖村庄由1942年的20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25个村。辖川坊、水碾、河村、郑家庄、胜佛、义羊、曲堤、石桥、古贤、蒲吾、庄头、田都、邱陵、孟陵、烟堡、王子、新安、东庄、西庄、平山东街、东关、南关、西街、北街、高村。(自然村有官庄、岭子头)

区委书记(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齐鸣岐1940年8月——1941年2月;
梁赐华1941年2月——1941年9月;
常海平1941年9月——1942年8月;
常季隆1942年8月——1943年7月;
马 丕1943年7月——1945年8月;
李振海1945年8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0年8月——1945年11月)
薛光华1940年8月——1942年5月;
刘玉清1941年12月——1942年5月;
崔宝珍1942年5月——1943年6月;
齐君甫1943年6月——1943年7月;
孟久芳1943年7月——1944年8月;
王清林1944年8月——1945年4月;
谷吉瑞1945年4月——1945年8月;
郭德云1945年8月——1945年11月;

武委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郭平志(?)
郭德德(?)

妇救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常福兰


第四区,(1940年8月——1945年11月)系原平山县十六区之一部及获鹿县民国时期的第六区,所辖村庄由1942年的10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20个村。辖南白沙、北白沙、王村、张堡、北庄、沿村、田村、黄壁庄、上黄壁、下黄壁、上吕、李村、百尺杆、秦家庄、东毗前街、东毗后街、郑村、邓村、灰壁、小壁村。

区委书记(1940年8月——1945年11月)
梁赐华1940年8月——1941年2月;
康俊鸿1941年2月——1942年3月;
马一泉1942年3月——1944年春;
刘青英1944年春——1945年8月(刘作仁);
杜若夫1945年8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马明华1940年8月——1941年9月;
康大吉1941年9月——1944年6月;
康玉林1944年6月——1944年12月;
李景春1944年12月——1945年6月;
贡二旦1945年6月——1945年8月;
齐庆寿1945年8月——1945年10月;
张忠川1945年10月——1945年11月;

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马一泉

妇救会主任(1940年8月——1945年11月)
齐育芳


第五区,(1940年8月——1945年11月)系获鹿县民国时期的在城区、于底区部分村庄及周边一些村庄,所辖村庄由1942年的6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39个村。辖王屋、高家窑、黄岩、封家庄、张家庄、东庄、小封庄、岸下、石井、北薛庄、南胡庄、北胡庄、同阁、北许营、南许营、屯头、阎同、北故城、南故城、曲寨、邵营、双庙、小毕村、大毕村、小刘庄、小栈道、杨庄、曹庄、贺庄、西园、西关、南关、东关、顺城关、城内、南海山、北海山、小辛庄、高家庄。(自然村有王义村、邵营庄、小唐庄、小庄)

区委书记(1940年8月——1945年11月)
王宗英1940年8月——1941年2月;
齐鸣岐1941年2月——1942年8月;
胡俊儒1942年8月——1943年7月;
杜清华1943年7月——1945年8月;
张福林1945年8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0年8月——1945年11月)
赵汉承1940年8月——1941年7月;
胡更明1941年7月——1942年春;
贡发言1942年春——1942年夏;
杜清华1942年夏——1943年10月;
于鸿斌1943年10月——1945年8月;
崔庆林1945年8月——1945年11月;


第六区,(1943年7月——1945年11月)属后来发展的区,系获鹿县民国时期于底等区部分村庄和原正定县杜童、大河一带的村庄,所辖村庄据1945年初统计资料记载辖53个村。辖北落凌、中落凌、南落凌、杜童、纸房头、贾村、小河、大河、北高庄、上京、陈村、杜北、南高基、北高基、肖家营、柳辛庄、孟同、霍寨、城东桥、东马庄、西马庄、南新城、北新城、徐家庄、岳村、于底、赵陵铺、党家庄、东柏林庄、西柏林庄、城角庄、高柱、市庄、东焦、西焦、北焦、东栗村、袁家营、钟家庄、东三庄、西三庄、康庄、大郭村、田庄、大安舍、小安舍、北马村、前太保、后太保、岳村铺、东庄、表庄、陈章。

区委书记(1943年7月——1945年11月)
胡俊儒1943年7月——1944年12月;
康玉林1944年12月——1945年9月;
王义斋1945年9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3年7月——1945年11月)
倪子文1943年7月——1944年12月;
郭平志1945年1月——1945年8月;
张维华1945年8月——1945年11月。

副区长
崔林德1943年9月——1945年8月;
赵太成1943年冬——1944年初。


第七区,1945年4月,县委、县政府通过对一区、二区及五区所辖区域进行局部调整,增设了七区,共辖32个村庄。由一区划来的栈道、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等14个村;由二区划来的天井沟;由五区划来的王屋、高家窑、黄岩、封家庄、张家庄、东庄、小封庄、岸下、石井、北薛庄、杨庄、曹庄、贺庄、西园、西关、南关、东关、顺城关、城内,共34个村。

区委书记
郭平志1945年4月——1945年11月;

区 长(1945年4月——1945年11月)
齐林魁

副区长
檀明祥


(获鹿县组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