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大事记 > 内容阅读
大事记(2)准备阶段——从1965年开始

大事记(2)准备阶段——从1965年开始

 

为考察修建引岗渠的事情,我们访问了许多老同志。

黄犁:1929年11月11日出生,原籍获鹿县陈村,时任获鹿县水利科秘书。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时正读初一,解放后,石家庄市的中学合并为综合中学继续就读,并且学习《土地法大纲》。此时,国家需要大量人才,上级动员中学生参干,12月就参干了。

1948年1月,分配到柳董庄当小学教员。1948年11月(傅作义准备偷袭石家庄时),被抽调到行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年底,分配到石家庄日报社,任石家庄日报社记者。根据领导“要写有见地的文章”的指示,曾写出《完成统购统销任务以后,可以开放粮食市场,让群众互通有无》和《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留少量人搞个人经营,方便人们生活》的文章,为市政府采纳。1957年反右派招徕横祸,1958年4月解除改造离开报社。

引岗济冶最早正式提出是1962年4月。黄犁回忆,那天他到了获鹿县水利科报到,科长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先写个“引岗济冶”工程申请,所以印象很深。只是因为那时三年困难刚过去,工程艰巨,地区没有批准。这事在当时的水利科长秘敬周那里得到了证实。秘敬周很诚恳、很干脆地说,引岗渠的报告是我让黄黎写的,但是修引岗渠不是我提出来的,那是水利战线的干部职工经过多次议论提出来的,那时人民委员会冯英才任负责农业的副县长,我向冯英才汇报后,冯英才经过考虑和在县级干部中议论后,让我们给地区水利局写修建引岗济冶工程申请报告。不过当时地区水利局没有批准,1963年水灾,1964年沥涝,事情就搁下了。

秘敬周,男,1919年10月1日出生,原籍灵寿县牛城乡西洼村。1938年1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教师、区县干部等,1982年12月底从计生委副主任位上离休。秘敬周有一定文化水平,但性格非常耿直坦率,虽年逾九十,但身体康健,精神振奋,说话洪亮,气概豪迈。他是骑摩托三轮从老家到黄壁庄,然后坐公交车来获鹿的,我从贡承顺家送他到向阳街十字路口,他走路一点也不蹒跚。

1965年春末,随着干旱的发生源泉渠引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出现水田变旱田的现象。

1965年秋后,获鹿县水利科代科长高庚等同志在向县领导王明杰、韩增志汇报完滹沱河滩地改造后,问他们还有什么事,他们重提引岗济冶。因为我们的渠道都在冶河上,引来岗南水库之水救济冶河上的诸条渠道,所以开始叫“引岗济冶”。

1966年初夏,源泉渠出现引水极少的局面,他们遇到源泉渠里庄管理所撤留的问题。上寨、灵底、韩庄、梁庄、黄岩、栈道、牛山等地没了水吃,黄岩打井60米没有水。县委、县政府提出让水利科高庚等同志想办法解决。

1966年秋天,高庚在向王明杰汇报白鹿泉公社筑暗坝截潜流时又提出引岗济冶。王明杰说从那里引水工程量很大,多向地区回报。

1966年秋后,水利科的同志们逐步完善从岗南引水的设想,从地形资料得知岗南水库的水可以引到元氏县八一水库。张文庆曾提出,渠从平山过,必须拉平山县参加,不然弄不成;水引不到元氏,元氏不参加。这个意见得到了水利科所有同志的赞同,所以思路逐步清晰,从岗南水库引水到元氏县八一水库。高庚有诗为证“起自岗南至八一,渠道全长二百里,沿途经过平获元,灌溉三县七十万亩。”

1966年初冬,当时主持县委工作的王明杰、杜英杰、赵长根、张建荣、杨东升等同志听取工作汇报时,高庚根据水利科同志们的议论比较完整地总结出修引岗渠的设想。

1967年春,高庚、张文庆、黄力、张德恩(稍晚一点)等同志为了心中有底,和平山联系时说话有依据,到平山县地面勘察,为方便勘察工作,他们住在源泉渠里庄管理所,由里庄所四、五个人配合,勘察平山地面引岗渠渠线的走向,灌溉面积多少,占地多少,渠开多大等。

1967年雨季,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