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概述 > 内容阅读
引岗渠志.概述

引岗灌区是以引岗渠总干渠、干渠为主体的水利设施,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历史上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主体工程兴建之初名为“引岗济冶渠”,后来把水引入元氏县八一水库,就不只是“济冶”的功能了,所以命名“引岗渠”。1974年7月1日,经中共石家庄地委批准、石家庄地区编制委员会发文设置工程管理机构,定名:“石家庄地区冶河灌区管理处”(简称冶河灌区管理处)隶属石家庄地区行署领导。
在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基本完成干渠通水工程后,管理处继续开发冶河水源、渠系配套,沟通诸渠水源互相补济,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扩大受益范围。
干渠设计22米3/秒,直接灌溉面积18.5万亩,并为平山县、获鹿县、元氏县5个灌区和2座水库输配水,间接灌溉37.5万亩,总受益面积56万亩。非灌溉季节还为获鹿、元氏县回灌地下水。

引岗渠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西部,干渠穿行在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之中,呈西北—东南走向,以岗南水库为源头,出平山县,经获鹿县到元氏县八一水库,全长102公里,引水流量22米3/秒。从渠首至南石桥在平山县境内,该段属低山丘陵或丘陵台地,高程一般在海拔150—400米之间。这里地形、地质复杂,丘陵山地坡度大,自然沟壑多。山丘多为古老变质岩组成,渗水性强,易风化,岩石疏松。地表浸蚀严重,植被稀疏。可耕地分布于岗坡之上,地表为残积坡积物和黄土状洪积冲积物,土层浅薄贫瘠,保墒能力差。
南石桥至石太铁路段,石太铁路至底下园段,均在获鹿县境内。依地质年代分,石太铁路以北处在山西中台隆起东侧,沁水凹陷东北角,井陉盆地东北边缘。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甘陶河群、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和第四系。山体构成主要有:灰色千枚岩、土褐色浅灰白色含燧石条带状白云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石太铁路以南地层有:元古界甘陶河群变质砂岩、板岩和蚀变安山岩,长城系页岩、石英质砂岩和硅质条带结核状白云岩,寒武系页岩、石灰岩。
获鹿县自然地理属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带,呈南北狭长状,西部为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区,总趋势西高东低,逐渐过渡为洪积平原。引岗渠沿线以西,海拔高程在200—400米之间,以东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地表由坡积、洪积冲积物覆盖,土层由高处向低处逐渐增厚。丘陵区划呈台岗分布,低山地带沟谷发育,多小盆地,土壤多为褐土,适宜农牧业生产。
底下园至八一水库段在元氏县境内,干渠流经范围为丘陵谷地和倾斜平原。地质以变质岩类的片麻岩,沉积岩类的石灰岩为主。土壤为薄层、多砾中壤质石灰性褐土,其中局部高地土壤为薄层、多砾轻壤质褐土。
引岗渠沿线,地下水资源明显不足,且不均匀。获鹿县北部宜安镇大部地区属碳酸盐类夹碎屑岩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弱,地下水源缺乏。该县从北向南的庄头、孟岭、新寨、南故城、西土门、庄窠、任村、北寨、韩家园、山前张庄一线以西,处丘陵山区之中,为贫水区,地下水位多在15米以下。石井乡张庄村西钻孔274米方能见水,白鹿泉乡西薛庄村东地下水位249米。元氏县范家庄段为上复冰残积层基岩,岩溶裂隙属较弱含水区,地下水位在1

上一篇:没有文章
下一篇:引岗渠志.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