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少雨,六月底还没有下透雨,山区丘陵许多地方收成无望。眼看着岗南水库里的水不能浇地,更坚定了人们修建引岗渠的信心。赶快修好渠,赶快放水,赶快解决山区丘陵的旱情,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1972年5月,冶河以西的两个隧洞(王常峪、霍北庄),两个渡槽(冶河、温塘河),两个倒虹吸(冶河、马冢河)等咽喉工程和平山承担的几个大垫方基本完成。工程竣工,为此付出心血的人们在那里留影纪念,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珍贵的照片,为我写引岗渠,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王常峪“军民团隧洞”开通典礼
王常峪“军民团结隧洞”施工人员留影
王常峪隧洞分团政委陈景元(右2).团长林增福(左2).副团长石正瑞(右1).副政委杜建民(左1)
1972年8月,冶河渡槽竣工,一座长1170米,由48大孔、147小孔组成的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石拱渡槽,飞架在冶河上空,象一条彩虹飘在虎头山和光禄山之间。这一重大咽喉工程的胜利竣工,进一步激起了三县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