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纪事 > 引岗纪事 > 内容阅读
引岗鏖兵——2.最艰难的时候

 

 
    1970年,是获鹿县最艰难的日子。本来引岗渠施工中缺物资、少技术,生活困难,隧洞沥水、塌方,渡槽基础挖不到底,就让人们够头疼的了,省有关部门对引岗渠不点头,地区有的领导也动摇了,“黑渠”之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年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旱年,春夏无雨,小麦已经减产,秋季干旱,歉收也成定局。
   
    十冬腊月,寒风凛冽,民工们踏着刺骨的冰水,在地槽里挖取泥沙卵石。水灌满了胶鞋,渗透了雨裤,腿脚冻得发紫,手上崩满了条条血口。地槽岸边的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也很难保证开挖工程的顺利进展,抽水设备出现故障,就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23至28号的六个槽墩,处在河床西部的副河道中心,冲刷深度较大,要挖二十七、八米才能挖到岩石,是最艰巨的地段。他们挖了8米多深就无法施工了,越往下边挖水量越大,县里想方设法筹集了20多台抽水机运到了工地,连同社队自带的水泵,每个槽基7、8台机器不停地抽水,也不能解决问题,人工开挖无法达到要求深度。天气越来越冷,冶河工地施工处在最艰难的阶段。
隧洞里的沥水、塌方,吓不倒英雄的引岗战士。
 
    王常峪隧洞随着不断的掘进,问题越来越多,沥水越来越严重,隧洞里四面冒水和下中雨一样,干活的民工穿着雨衣也被湿透了,脚下是哗哗的流水冰冷刺骨。随着沥水的增加,塌方越来越严重。
    那年的九月,地区召开工作会议,获鹿县委副书记侯淑芳参加了这次会议。有一位领导批评获鹿,“你们获鹿都让人们去修引岗,不注重当前生产,造成了小麦减产,秋季年景也不强,你们应当深刻反思”。地区批评的消息传到县里,同志们的心一下子冷了。施工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没有灰心丧气,地区的一些领导不理解,他们很难接受,心中深感委屈。
    风雨欲来风满楼,事情的发展远不是挨一顿批评就过去了。时间不长,地区又召开会议,平山县的革委会主任对缑增福无可奈何地说:“平山人们都说修引岗渠我们最多能浇两千亩地,真是得不偿失啊!人们都想撤出来。”
    缑增福刚要给他解释。平山县的革委会主任苦笑了一下说:“你别着急,有些事咱们谁说了也不算,慢慢地你就清楚了。”
    缑增福听到这不软不硬的话语,脑袋嗡的一下,他已经感觉到问题更加严重,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天他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县里的,脑子里一团乱麻,理不完剪不断理还乱。
    在县革委常委会上,缑增福说,要经得起表扬,也要经得起批评,特别在逆境中,认准的事不能动摇。只要上级不强迫下马,我们就得按计划坚持干下去,即使现在下了马,将来还会上马。所以,只能把这个事办的更好,稍有疏忽会造成千古遗恨。最后缑增福说,天塌了有地接着。成功了是全县人民的幸福,失败了,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随即召开了县革委扩大会议, 决定把修引岗列为全县的工作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顽强拼搏大战引岗。
 
在困难的时候三县领导精诚团结
    县财政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工地购买一批提水设备,解决了冶河工地排水燃眉之急。获鹿县同阁采石厂把两台空压机支援引岗工程,农机厂为修引岗渠制造了97套设备。隧洞的支撑需要大量木材,获鹿县各机关、学校和各公社纷纷将本机关庭院较大的树木,以大换小,将15000多棵树木支援前线。
   
越是困难越向前
    1970年隆冬,温塘河渡槽正在紧张施工的时候,水泥不足了。缑增福、杜英杰等领导,拉着小拉车向温塘河渡槽工地运送水泥的车队
    当时张屏东的意见没有被所有的同志都接受,地革委确实研究过一次让引岗渠下马,但是当时获鹿人们谁也不知道。1970年10月,地区生产指挥部主任刘希明同志(解放军某部干部)奉命到获鹿传达地革委关于引岗渠停工的通知。刘希明同志富有军队干部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工作非常谨慎。他到获鹿以后让缑增福同志领他看引岗渠工地,缑增福同志不解其意,实实在在地领着他从东到西一点不拉地看,把成绩和问题全盘端给了他。刘希明同志走的时候也没有表态。但是,引岗渠百里战线,万名民工热火朝天战引岗的场面,多项建筑物已经完成了大量工作,有的已经接近完成的现实他都记在了心里。回到地委,他如实向领导们汇报:“你们让我去传达引岗渠下马的事,我到了工地一看,了不得啊!谁看了都会动心的,我不忍心啊!工程下马,谁承担劳民伤财的罪名?我建议大家都到工地看看,是下马还是不下马。”会场沉默了好长时间,主持会议的同志说:“就这样吧,会后大家去看看,我们再研究”,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1970年12月,地革委组织机关拉练,到井陉县黑水坪召开革委会主任会议。各县汇报工作以后,地革委副主任张屏东同志讲话中说到:“引岗工程搞得不错吗!批评你们因修引岗渠造成小麦减产是不公正的,今年大旱,哪个县不减产,获鹿县减产的原因怎么能和修引岗联在一起呢?县革委一班人带头参加劳动作法很好,我们已经听说了。你们真是在为获鹿人民拼命呀!有什么困难,需要怎样支持你们。打开地区物资仓库,需要什么,他们去挑。”其实库房里也没有多少东西,领导有这个心意,人们就知足了。
    后来,地委不再说下马,也不明确表态支持,因为省里有的部门还没有同意,引岗工程就在这种情况下默默地进行着,他们在工地和民工们坚持“三同”。
    
    1971年1月1日,获鹿县第三届党代会召开,选出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