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新闻信息 > 纪念引岗渠修建四十周年 > 内容阅读
康力军在引岗渠文化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康力军(左2)资料照片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我很赞同谢树坤老师的意见,也很佩服他所做的工作。下面谈一下我们学校是怎么研究引岗渠的。

我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是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于2012年6月19日正式立项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校长专项重点课题。我带领课题组,由鹿泉乡土文化作者谢树坤配合,在我校谢彦斌、靳伟国、戎国强、张贵海、杜胜才等5名骨干教师的参与下,全体成员共同协作,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历时3年,研究的进程基本按照开题时的设计历经了:研究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结题阶段三个阶段。现已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本学期已进入进入推广应用研究阶段。

我们从谢树坤等同志撰写的《水从柏坡岭下来》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中得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竣工通水的引岗渠,发源于革命圣地西柏坡,一路奔腾到元氏县八一水库(今蟠龙湖)。使平山、鹿泉、元氏三县市人民受益。彻底改变了三县市山区、丘陵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引岗渠的建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引岗将士完全彻底为群众谋利益激情,和艰苦创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于是,我们将他们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谢树坤老师长期做我校的校外辅导员,义务为我校师生做革命光荣传统报告,深受师生的欢迎。2009年开始,我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普及,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办公室都配备了了两台台式办公电脑,各班级教室也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装备提升到了现代化水平。谢树坤老师平时搜集的一些引岗老照片及有关文字资料,在我校做报告期间也经常展示,我对此大家很感兴趣,结合我校的开展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工作,推荐了擅长多媒体教学的谢彦斌、戎国强、靳伟国等老师给予配合。并于2011年初申报了鹿泉市教育局教科研课题《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在课堂的合理应用的研究》2012年5月结题。取得了中期成果一等奖、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初步尝试的成功极大鼓舞了我和乡土文学作家谢树坤老师。2012年6月,我们开始申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教科研规划课题,并取得了成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全体同仁在引岗精神的激励下,团结一心,顶严寒、冒酷暑,走访调查、实地采风,细心整理资料、大胆探索实践。结题材料2013年6月初上报,7月22日顺利通过河北省教科研专家验收,下一步总结前期成果,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为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做准备。

我们鹿泉区第三中学领导下的“鹿泉乡土文化研究会”要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结题为新的起点,扩大后本课题后续推广工作,继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转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使其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研究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起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与品位。

我校作为农村普通高级中学,植根于鹿泉乡土文化的沃土。我们一定要把“引岗文化和引岗精神的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突破口,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乡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引领学生从我们的乡土文化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走向自己的经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