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首页 > 外地新闻 > 内容阅读
西柏坡的“赶考”征程

王道生 艾青青

2011年09月13日07:54   来源:《北京日报》

 

西柏坡村口矗立的雕塑

 


 

参观的党员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言

 

在这里,我们耳边再一次响起新中国的缔造者、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有关“赶考”的警语,不能不回首沉思从这里开始、仍路途漫漫的“赶考”征程……

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是当年在这一带广为传唱的歌。

2002年12月5日,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又动情地给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唱起了这首悲壮的歌。胡锦涛总书记静静地听着这歌声,眼睛看着巨幅照片上那望不到尽头的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运送粮食物资的老百姓队伍,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馆的展厅里有一块大展牌,上面展示着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数字统计:出动民工539万人,出动担架107700副,出动牲畜1036300头,支前军粮95000万斤。这是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波澜壮阔的后勤供应大军。

在西柏坡纪念馆里,你会看见全部由平山子弟组建、陆续补充兵源4500人的“平山团”,因为战功卓著,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通令嘉奖,被命名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你还会看见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给伤员一口口喂饭的照片,仿佛能听到当年伤愈归队的伤员们跪在她面前一声声叫着:“娘!娘!”

对共产党、对人民子弟兵,平山县和西柏坡的乡亲充满了无比深情。西柏坡有一位老人这样说:“中央工委和中央机关来了,俺们老百姓可高兴了,都忙着腾房子。滹沱河沿岸村子里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不少,一下子进来这么多机关这么多人,确实有困难。但听说‘工校’要住,乡亲们都毫无怨言。有的一家老小几代人挤在一起住,把好房子腾出来,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把准备要娶媳妇的新房也让了出来。有些群众还把自己的地让出来,给中央机关种菜。从1948年初,当地群众帮助中央机关修建了1000多间房子,挖了十几眼窑洞,在东坡村还修建了一座能容纳200多人的大礼堂,我们还帮助中央机关运送货物和安置家属孩子,当时中央机关10000多人住在我们县的100多个村子里,这么多人吃的大米、小米、面粉、蔬菜、鸡蛋等都是当地供应的。县里还组织了大量民工整修了西柏坡至各地的公路共200多里……乡亲们都知道,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所以都心甘情愿尽心尽力。”

今天,有一首歌这样唱:“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最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真理,事事处处一心想着老百姓。毛泽东同志居住的院落是阎受朝家的,分前后两个院,前院有一个猪圈,后院有一个鸡窝,工作人员想把它们拆掉,毛泽东制止了他们:“不要拆,将来我们走了以后,老百姓还要用的。”

西柏坡记得,1948年春天,家住滹沱河边的农民刘永久和儿子正在地里播种,朱德总司令散步到此,要帮他们拉耧。刘永久父子拦挡不住,朱总司令搭上绳套,迈开了结实有力的步子往前拉,拉到地头又折回继续拉,六十多岁的总司令一连拉了七八个来回。这使在场的乡亲们都格外感动。

在西柏坡,我们依次仔细瞻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很幸运地找到了董必武同志当年的房东阎志林的儿子阎青海。八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在水库岸边的石凳上,他激动地说:“董老一家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原来他在一岁多的时候得了一场恶病,母亲以为治不好没命了,就给他换好衣服,垫把谷草,找个席片裹起来,放到外面碾盘上,等孩子爹回来扔掉。不料董必武夫妇路过碾盘,发现孩子还有心跳,就赶紧抱起来送到中央医院。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在医院陪护孩子整整十天把孩子救活了,还给了青海娘。母子相见,如在梦中……

在西柏坡,共产党和老百姓的故事多过坡岭上的翠柏树。我们亲手摸了摸酷暑伏天毛泽东在院里批阅公文、起草电报的石磨盘;亲眼看见了周恩来雨夜救人提的马灯;听说了总司令抬棺、副主席填土为一名理发员战士下葬,还有领袖毛泽东迈下田埂为农民让路的动人佳话。难怪就连共产党的敌人和西方记者看了西柏坡都感叹:共产党必胜,蒋介石必败!

为什么山村里的土坯小屋打败了南京城里的总统府?结论是:共产党给了老百姓一颗心,老百姓给了共产党一个天下。

赶考: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广场,矗立着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塑群像,题目是《赶考》,原创于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作,1996年重新制作,由原来的石雕像改为铜雕像。这组雕像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全国胜利前夜豪情满怀,迎接挑战的伟大气魄。广场上,众多的参观者排队等着在这组《赶考》群雕前拍照留念。

 “赶考”是1949年3月23日上午,在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北平之前,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一次历史性谈话中提出的。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一警示,毛泽东早在延安时就提出来了。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了他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起义是如何失败的。毛泽东读后批示将此文印发全党作为整风的文件之一,并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好!

五年之后,这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真的也要进北京建立政权了,在这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就设在中央大院西北部那座中央工委自建的饭厅里,土坯墙,有天窗,室内面积只有80平方米,毛泽东就是在这里讲了共产党进北京以后的建国方针、执政纲领。

他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

他又明确地指出:“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些问题,不去学会同这些人作这些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

前段从经济基础方面指出,后段从上层建筑方面指出,这两个方面无论哪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导致丧失政权,革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