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8 致欧阳牧云内兄(安徽太湖县)
提示: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正考官,行至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即回家奔丧,八月二十三日到家,在家守孝。接到皇上谕旨,命他协同办理团练。
十二月十三日申刻,湖南巡抚[1]专差送到咨文[2]。十一月二十九日奉旨,命弟在本省帮同办理训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弟闻讣到家,仅满四月,葬母之事,草草权厝[3],尚思寻地改葬,家中诸事尚未料理,此时若遽[4]出而办理官事,则不孝之罪滋[5]大。且所办之事亦难寻头绪,若其认真督办,必须遍走各县,号召绅耆[6],劝其捐资集事[7],恐为益仅十之二,而扰累者十之八;若不认真,不过安坐省城,使军需局内多一项供应,各官多一处应酬而已。再四思维,实无裨[8]于国事,是以具折陈情,恳乞终制[9]。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注[1]、巡抚:清代称掌管一省民政、军政的长官为巡抚。 [2]、咨文:旧时用于平行机关的公文。
[3]、权厝(cuo):暂且埋葬。 [4]、遽(ju):匆忙;仓促。 [5]、滋:益;更加。 [6]、绅耆(qi):旧时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而有声望的人。 [7]、集事:成功这件事。集:成功。[8]、裨(pi):弥补。 [9]、是以具折陈情,恳乞终制:因此写奏折陈述情况,恳切乞求皇上允许他为母守满孝期。终制:旧时规定父母丧做官的需解任,学生辍考,为守制,守满二十七个月为终制。 注明:序号前注*者为改革出版社所录。 *0149 致欧阳牧云内兄(长沙)
提示:告诉内兄湖北省城武昌失守,太平军沿着长江下游前进,湖南十分危急,所以自己不得不到长沙帮办团练。从此曾国藩开始了军旅生涯。
十五夜接张抚台[1]来信二件,知武昌失守[2],不胜骇叹。郭云仙亦[3]于十五夜来我家,劝我到省帮办团练[4]等事。弟以湖北失守关系甚大,又恐长沙人心惶惧,理宜出而保护桑梓[5],即于十七日由家起行,二十一日抵省。先以稽查城内土匪奸细为要务,其次则勤于操练。 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注[1]、抚台:台,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用“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因此旧时常用“台”来作为对别人的敬称。张抚台即时任湖北巡抚的张亮基。 [2]、武昌失守:指武昌被太平军攻陷。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洪秀全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蒙山,初建官制。次年春自蒙山突围,6月破全州,败于蓑衣渡附近。后入湖南,攻长沙,转进湖北,1853年1月(咸丰二年底)克武昌。 [3]、亦:也。 [4]、团练:宋代到民国初年,地主阶级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地方反动武装组织。 [5]、桑梓:《诗经.小雅.小弁》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用来比喻故乡。(序号前加*者系改革出版社版本序号) 0147 禀父亲(湖南衡州)
提示: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国侵略。四月举行北伐和西征。北伐震撼京津,西征占领安庆、九江、武昌。此信解释自己和王璞山在招勇上的分歧。
男[1]系为大局起见,璞山系为复仇起见;男兼招宝庆、湘乡及各州县之勇,璞山则专招湘乡一县之勇。…… 自九月以来,闻岷樵本县之勇皆溃散回楚[2],而男之初计为之一变。……且见专用本地人之有时而不可恃也[3]。 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注[1]、男:儿子。 [2]、楚:指湖南、湖北特指湖北。 [3]、恃:依靠。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