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2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对沅弟雨花台的军队,主张分出一支活兵。能做到半剿半守,轮番更替。
弟统二万余人,必须分出一支活兵在外。半活半呆,半剿半守,更番互换,乃能保常新之气。 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
0933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告知沅弟没有开仗太平军已经全部撤回巢县,不能立刻调鲍春霆援江西,因为皖北的敌军一定还要和我们打仗,调走鲍春霆,恐怕给皖北留下祸患。总要全力打一下,阻止敌军进犯湖北的计划,然后北岸稍稍能安稳下来。
石涧埠之贼竟于十七夜全数遁[1]回巢县,未得痛剿;若遽[2]调鲍上援江西,则皖北之贼必尚[3]有一番大动作,恐贻[4]皖鄂无穷之患。……总须全力一打,断其犯鄂之谋,然后北岸稍得安枕[5]。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注[1]、遁:逃。 [2]、遽:仓促。 [3]、尚:还。 [4]、贻:遗留。 [5]、安枕:指没有忧虑和牵挂。
0938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二十八夜接到谕旨,弟蒙恩补授浙江巡抚,仍办金陵军务。告诫沅弟仍以拼命报国,侧身修行报答皇恩。
吾兄弟报称[1]之道,仍不外“拼命报国、侧身修行”八字。至军务之要,亦有二语,曰“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而已。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九日辰刻
注[1]、报称之道:报答举用的方法。称:推举;举用。
0960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你统帅的三万人,不筹备一支活兵在外纵横驰骋,只是想着合围攻坚好象不是善计。
弟统三万人,不筹出一支结实可靠之活兵在外纵横驰击,而专以合围攻坚为念,似非善计。 同治二年五月初四日
0963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嘱咐沅弟部署兵力要稳重谨慎,多用活兵,少求速效。两句而已。
……其东路二浦等处,望弟稳慎图之,总不外“多用活兵,少求速效”二语而已。 同治二年五月初五日巳刻
0966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不攻破九伏*洲,就不能切断洋船和人们接济太平军;接济不断,不能攻破金陵。 盖九伏*不克,断不能断洋船奸民之接济;接济不断,不能克金陵。…… 同治二年五月十四日
0970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千方百计断绝对南京城内太平军的一切接济。
合围之道,总以断水中接济为第一义。百余里之城,数十万之贼,断非肩挑路运所能养活。从前有红单船接济,有洋船接济,今九伏洲既克,二者皆可力禁。弟与厚、雪[2]以全副精神查禁水次[2]接济,则克城之期,不甚远矣。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注[1]、厚、雪:即杨厚庵(杨载福)和彭雪琴(彭玉麟)。 [2]、水次:水上,长江中的船只。
0971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军威大振,敌人一定吓得胆战心惊,但我们的谋略仍然要谨慎。全力切断敌人的一切接济和文书通讯。
军威大振,贼胆必寒,然我之谋之仍不可少一慎字。全副精神断贼之接济文报,看似小事,却有大益。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辰正
0973 致澄弟(安庆署中)
提示:告知已经攻下九fu洲,对南京城已经形成合围之势,只是军费日益紧张。
九fu洲于十五夜克复,杀毙溺毙之贼,闻实在二万以外,我军伤亡二千人,水师第一场大血战。然自此长江一律肃清,水师已功成事毕矣。余现调鲍营围攻金陵东北,已作合围之势,惟饷项日绌[1],殊难为计[2]。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注[1]、绌:不足。 [2]、殊难为计:很难想出办法。为:作为。计:办法。
0980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认为调别处的兵来金陵参加合围不很妥当。目前不急于合围。
惟[1]调他处之兵,流弊[2]极多,或暗中通贼助送接济,或援贼大至一蚁溃堤。此害之最大者,其它如号令纷歧、是非唇舌亦均不可不虑。……余意目下暂不合围,且待八月再合。届时江、席、李[3]三军皆到,各军之病痛多寡已有定象,援贼之来势衰旺亦有定局。 同治二年六月初八日
注[1]、惟:句首语气词。 [2]、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3]、江、席、李:即江味根、席宝田、李申夫。
0982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什么时间合围你做主,关键是切断敌人水陆联系。
合围之或缓或急,全凭弟作主。官阶与物望[1]所在,弟不必推诿。只要水路无接济进城,陆路纵有接济文报,贼亦终无可久之道。若必围得水泄不通,恐困兽犹将死斗。一蚁溃堤,全局皆震,不可不防。余所求者,水路无接济、弟与霆军[2]不打败仗二事而已。 同治二年六月十二日
注[1]、物望:声望。 [2]、霆军:鲍春霆的军队。
0998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这样傍城而战向来敌我双方死伤数量相等,今后以守为主。主要是截断敌军的粮道,使其不战自退。传言鲍春霆部下带家眷者甚多,武将多不在营中过夜,要仔细察问。
……然[1]傍城而战,例[2]为彼此杀伤相当之局,以后若非贼来扑营,似不必常寻贼开仗。盖[3]贼之粮路将绝,除开仗别无生路;我军则断粮路为要者,不在日日苦战也。
春霆各营,有言其极不整齐者,究竟何如?家眷船舶河下者,闻有千余号之多,将弁[4]多不在营歇宿,信否?此事关系于弟者极大,望再细察。 同治二年七月十五日
注[1]、然:这样。 [2]、例:惯例。 [3]、盖:大概. [4]、弁:旧时称低级军官。
1001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谈论胆识与才能的、人谋与天意的关系。提出办大事以胆识为主,才能为辅;成大事人力与天意各占一半。
凡办大事,以识[1]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往年攻安庆时,余告弟不必代天作主张。墙濠之坚,军心之固,严断接济,痛剿援贼,此可以人谋主张者也[2]。克城之迟速,杀贼之多寡,我军士卒之病否,良将之有无损折,或添他军来助围师,或减围师分援他处,或功隳[3]于垂成,或无心而奏捷,此皆由天意主张者也。譬之场屋考试,文有理法才气,诗不错平仄抬头,此人谋主张者也。主司[4]之取舍,科名[5]之迟早,此天意主张者也。若恐天意难凭,而必广许神愿,行贿请枪[6];若恐人谋未臧[7],而更多方设法,或作板绫衣[8]以抄夹带,或蒸高丽参以磨墨。合是皆无识者之所为。弟现急求克城,颇有代天主张之意。……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缓图之,则善耳。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注[1]、识:胆识。 [2]、此可以人谋主张者也:这些都是靠人的谋划主张可以做到的。者:代词“濠墙之坚……” [3]、隳(hui):毁坏。 [4]、主司:主考官。 [5]、科名:科举功名。 [6]、请枪:请人代作文章。 [7]、未臧:不完善。臧:善;好。 [8]、或作板绫衣以抄夹带:或把预先抄好的文稿藏在衣服里夹带作弊。
1009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古人用兵,最贵变化不测。我平生用兵,缺点是过于呆板,你也喜欢从呆板的方面着想。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不测。吾生平用兵,失之太呆,弟亦好从呆处着想。 同治二年八月初九日
1018 致沅弟(安庆署中)
提示:湘军苦战十年,克复南京指日可待,洋人却借机助战,意欲窃取功劳,绝不允许洋人参战。
弟十九日疏陈轮船不必入江,而以巡海盗为辞,殊可不必。弟意系恐李泰国来金陵搅局攘功[1],何不以实情剀切[2]入告?苦战十年,而令外国以数船居此成功,灰将士忠义之心,短中华臣民之气等语,皆可切奏。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注[1]、搅局攘功:搅乱局势窃取功劳。攘:窃取。 [2]、剀(kai)切:切实。
1031 致澄弟(安庆署中) 提示:军队由于征战日久军纪涣散,要特别注意。 江、席、李、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