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四、治军篇 > 内容阅读
同治三年(1864年)

117、是日接沅弟信,知金陵城业已合围,口空出后湖一段,且喜且惧,喜沅弟苦心经营,将有蒇事①之日,惧穷寇冒死冲突,如黄河将合龙时之走埽②也,不胜战票之至。
同治三年二月初一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注解:
①蒇事:事情已完成。
②埽:古代治河时用来护岸或堵口的器材。走埽:埽,水冲走。

118、近日思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同治三年二月初一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119、昨日亲讯之杨复成侵吞军饷(六百两),罪无可逭①。因请大令立正军法,派阜司与中军监视行刑。
同治三年三月初九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注解:
①罪无可逭:罪不可赦

120、日内郁郁不自得,悉肠九回者,一则以饷项太绌①,恐金陵兵哗,功败垂成,微州贼多,恐三城全失,诒患江西,一则以用事②太久,恐中外疑我擅权专利。江西争厘之事不胜,则饷缺兵溃,固属可虑,胜,则专利之名尤著,亦为可惧。反复筹思,惟告病引退,少息二三年,庶几害取其轻③之义。若能从此事机日顺,四海销兵不用④,吾引退而长终山林,不复出而与闻⑤正事,则公私之幸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注解:
①绌:不足。
②用事:当权。
③①害取其轻:即两害相权取其轻。
④销兵不用:销兵,熔华兵器。
⑤与闻:参与。

121、日内因户部奏折似有意与此间为难,寸心抑郁不自得。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①疑谤,故本日具折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柄之义。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五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注解:
①息:平息,平灭。

122、已初接沅弟信,知金陵子城①于十六日夜攻克,逃出之贼被马队追杀净尽。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于安庆,公元1864年。

注解:
①子城:大城里边的小城,即内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金陵,今南京市),大火焚烧七日。

123、沅弟于尤膊子山上,随山高下,架炮数层,安炮百余尊连攻十余日,昼夜不断,城上之贼不能立足,故城外掘地道者虽极近而贼无如何也。此次地道破城,一在炮火极多,猛攻极久,使城贼立脚不住,二在附城极近,掘洞极速,仅五日而成功,出于贼所不意,三在沅弟精诚所格①,五万人并力用命。以是知人力可夺造化之权,凡事不得尽诿诸②气数也。
同治三年七月初一日于金陵,公元1864年。

注解:
①格:感。
②尽诿诸:完全推之于,诸,之于。

124、申刻阅本日文件,余皆阅李秀成之供,约四万字,一一校对。本日仅校二万余字,前八页已理于昨日校过,后十页尚未校也。西刻将李秀成正法。
同治三年七月初六于金陵,公元18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