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三、行政篇 > 内容阅读
同治八年(1869年)

寅初一刻起,饭后趋朝。卯初一刻至景运门,旋过隆宗门,捧庆贺皇后太后表文,进至慈宁门之东阶案上,内监接入。同事者阁学宋晋从内阁捧表,礼待温葆、李鸿藻前引也。旋在工部朝房等候。辰初,随同皇上行庆贺皇太后礼。皇主在慈宁门行礼,一、二品大臣在长信门外行礼。礼毕,至太和殿。辰正皇上升殿受贺。余与朱同轩相国在殿门正中阈①外展表,太常寺司官宣读表文。皇上退,余与有差诸大臣补行三叩九跪礼。巳初散朝,归寓。
同治八年正月初一日于北京,公元1869年。

注解:
① 阈:门槛。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二次。辰正一刻出门,至倭艮翁①处一坐。旋与之同朝,至长安门外下轿,同步行至内阁;盖醇郡王有一折,议驱除洋人之法,旨饬醇五王与大学士会议具奏,本日同至内阁集议也。王与朱相先到,瑞相后到。王折共六条:第一条,因马谷山密函有“和议无事,则维持大局责在王、大臣;和议决裂,则维持大局责在各督抚”等语一,请旨询问,该督是否确有把握,并请垂询,各筹制夷之法。第二条,请令王、大臣各抒己见,以济②时艰。第三条,请令督抚激励绅民打毁天主堂。第四条,请将大内各洋颁赏,屏弃异物。第五条请召见宿将③以备防御外夷。第六条,请将在京洋人稽查出入数目。言论良久,将办折复奏,余推倭相起草,王及三相推余起草。午正构思,及申初二刻脱稿,共千六百余字,申正二刻散朝。哺时到寓。
同治八年正月初五日于北京,公元1869年。

注解:
① 倭艮峰翁:即倭仁,字艮峰,时为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即晋文华殿大学士。
② 济:救且匡扶。
③ 宿将:有经验的老将。

在京酒食应酬虽不甚多,而每日疲精以徇物①,远不如外省之得以自由,自问胸次②添出謻鄙谷之念,殊无谓也③。
同治八年正月初八日一博闻强记不,公元1869年。

注解:
① 徇物:为顺应环境而使自己精神疲惫。
② 胸次:胸中,胸里。
③ 无谓没有意义。

早饭后清理文件。辰正二刻起行趋朝。是日廷臣宴。午正入乾清门内,由甬道至月台,用布幔帐台之南,即作戏台之出入门。先在阶下东西排立,倭艮峰相国在殿上演礼一回。午正二刻皇上出,奏乐,升宝座。太监引大臣入左、右门。东边四席,两向。倭相首座,二座文祥,三座宝金,四座全庆,五座载龄,六座存诚,七座崇纶,皆满尚书也。西边四席,东向,余列首座,朱相次之,三座单懋谦,四座罗惇衍,五座万清黎,六座董恂,七座谭廷襄,皆汉尚书也。桌高尺许,升垫叩首,旋即盘坐。每桌前有四高装碗,如五供之状,后入碗亦鸡、鸭、肉、燕菜,海参、方饽、山楂糕之类。每人一碗,杂脍一碗,内有荷包蛋及粉条等。唱戏三出,皇上及大臣各吃饭菜,旋将前席撤去。皇上前之菜及高装碗,太监八人轮流撤出,大臣前之菜,两人抬出,一桌抬毕,另进一桌。皇上前之碟不计其数,大臣前,每桌果碟五、菜碟十。重奏乐,倭相起,众皆起立。倭相脱外褂,拿酒送爵于皇上前,退至殿中叩首,众皆叩首。倭相又登御座之右,跪领赐爵,退之殿中跪。太监易爵①,另进杯酒。倭相小饮,叩首,众大臣皆叩首。旋各赐酒一杯。又唱戏三出。各赐奶茶一碗,各赐汤元一碗,各赐山茶饮一碗,每赐皆就垫上叩首,旋将赏物抬于殿外,各起出,至殿外谢宴、谢赏,一跪三叩。依旧排立东西阶下。皇上退,奏乐。蒙赏如意一柄,瓷瓶一个、蟒袍一件、鼻烟一瓶、江绸袍褂料二付。各尚书之赏同一例也。归寓已申刻也矣。
同治八年正月十六日于北京,公元1869年。

注解:
①、易爵:换了酒杯。

早饭后,辰初一刻趋朝。是日请训,递封奏一件也。在朝房久坐。午初召见。
皇太后问:“尔定于何是起身出京?”
对:“定廿日起身出京。”
问:“尔对直隶办何事为急?”
对:“臣遵旨,以练兵为先,其次整顿吏治。”
问:“你打算练二万兵?”
对:“臣拟练二万兵。”
问:“还是兵多些?勇多些?”
对:“现尚未定,大约勇多于兵。”
问:“刘铭传之勇,现扎何处?”
对:“扎在山东境内张秋地方。他那一军有一万一千余人,此外尚须练一万人,或就直隶之六军增练,或另募北勇练之。俟臣到任后察看,再行奏明办理。”
问:“直隶地方也不干净,闻尚有些伏莽①。”
对:“直隶山东交界,本有枭匪②,又加降捻游匪,处处皆有伏莽,总须练兵乃弹压③得住。”
问:“洋人的事也是要防。”
对:“天津、海口是要设防的,此外上海、广东各口都甚要紧,不可不防。”
问:“近来外省督抚也说及防海的事否?”
对:“近来长毛捻子闹了多年,把洋人的事都看松些。”
问:“这是一件大事,总搁下未办。”
对:“这是一件大事,不定那一天他就翻了。兵是必要练的,那怕一百年不开仗,也须练兵防备他。”
问:“他多少国连成一气,是一个紧的。”
对:“我若与他开衅,他便数十国连成一气,。兵虽练得好,却断不可先开衅。讲和也要认真,练兵也要认真。讲和是要件件与他磨二事不可偏废,都要细心的办。”
问:“也就靠你们替我办一办。”
对:“臣尽心尽力去办。凡有所知,随时奏明请示。”
问:“直隶吏治也疲玩久了,你自然也都晓得。”
对:“一路打听到京,又问人,也就晓得些。属员全无畏惮,臣到任后,不能不多参几个人。”
问:“百姓也苦得很。”
对:“百姓也甚苦,年岁④也不好。”
问:“你要的几个人是跟你久了的?”
对:“也跟随臣多年。”
太后顾带见⑤之惠郡王云:“叫他跪安。”
余⑥起身走数步。复跪奏云:“臣曾某跪请圣安。”
是日太后所问及余所奏,皆初七公折及本日折中事也。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于北京,公元1869年。

注解:
①、伏莽:隐藏在民间粗鲁不安分的人。
②、枭匪:勇猛难于制服的匪徒。
③、乃弹压:乃,才;弹压,旧时指用武力压制、压服。
④、年岁:指年景。
⑤、顾带见:顾,回头看;带见,皇帝召见大臣,按例须由人引领,即所谓带见。
⑥、余:我。

早饭后,从长辛店起行,将看永定河工。行十一里,至玉皇庙茶尖①。旋行三里许,至灰坝看护城减河。减河原所以减泄正河之盛涨,近因正河之身高于城河之堤,遂至减河反夺正河之全溜,而正河干枯……旋至同上泛第十五号阎仙垡看决口,该处于戊辰七月溃决至百五十余仗之宽,已于去冬修筑,现存口门七十余丈,须于二月兴工,三月底合龙,乃为得时②。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一日于保定赴任途中,公元1869年。

注解:
①茶尖:在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也叫打尖。
②得时:正合时节。

早饭后,风极大,尘沙涨天。坐车看河工。行二里许,至南下工十号,看去秋新堵闭之决口,盖去年七月初七日在该处决口,是日又在上游阎仙垡决口,此口无水,旋即修堵。余嫌其单薄,须加倍也……旋至十二、十三号,该处河如“之”字,初向北,则十三号当其冲,折而向南,则南四泛当其冲,故两岸皆险也。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于保定赴任途中,公元1869年。

早饭后,至南六工十七号,该处无工可查,但旗民贪占淤河沃饶之地,纷纷至户部呈报升科,椐为已业,亦一勘视。旋至南七工四号,该处为上年决口之处,内外坑塘甚深,河身中有一大洲隆起,其高过于南堤。土胶而坚,洲之南堤之北,仅十余丈,不足以容河身,又曲折,迎溜顶冲,极可危也。再下而三里,看六、七号新开之引河。于河身坚土中生开一河,底宽仅四丈五尺,面宽仅十二丈,深仅一丈四尺,断不能容永定一河之全溜。闻此下十六里并无何影,纯仗生开新河。十六里以下,虽有河影,而节节高仰。计永定河非处处开挖河身,别无良法,甚可忧也。看至此止。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四日于保定赴任途中,公元1869年。

夜,将清理直隶积讼,拟作十条,通饬合省大小衙门。沉吟良久,始定十条规模。
同治八年二月十九日于保定署中,公元1869年。

是日恭逢皇上十四岁万寿,五更三点起,黎明至万寿宫行礼。
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于北京,公元1869年。

大抵直隶水患有二:北则永定河决口,窜入大清河,而新城、安州、雄县受其害;南则滹沱河改道,不入子牙河而窜入寇水,而深州、饶阳、任邱、文安等处受其害也。闻麦稼已坏,无可挽救。水旱并灾,民困已极,焦灼之至。
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七日于保定署中,公元1869年。

早饭后,由小惠庄行四里许,至南七工四号验收引河工程。正月所看之坑塘已填,隆起之沙洲已裁去鸡嘴。又在洲旁挑一引河,使大溜不得直薄①南堤。第一段引河一百四十五丈,口宽十二丈,底宽八丈,深九尺。自第二段以下,大约口宽九丈五尺至十丈不等,底宽三丈九尺至四丈五尺不等。深一丈二、三尺不等。凡行二十里许,至十五段工程,丈尺均与第二段相同。至龙王庙拈香行礼。又行一里许,看十五段工程之末一截,则口宽仅九丈,底宽仅四丈矣。至十六段,则口宽仅六丈,底宽仅三丈六尺矣。自此以下,余因病不能往,闻十九段底宽仅三丈,口宽仅二丈,不复成其为引河矣。旋回小惠家庄公馆,往返约五十里。
同治八年四月初四日于霸州小惠家庄,公元1869年。

注解
①、直薄:逼近。

早饭后起行,看南六工十三号,南五工十七号两处工程。至南五工十四号泛署打尖。旋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