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专题栏目 > 谢树坤采编录 > 内容阅读
石家庄环城水系——“一河两环”
 “一河两环”的 “一河”,即滹沱河;“两环”,即外环水系和内环水系工程。内环水系,主要是既有民心河及其提升改造工程,和民心河二期工程——改造桥西明渠和南栗明渠10公里。外环水系,则是在完善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的基础上,改造石津灌渠,加上部分西北部南水北调段与新建的东南环水系,形成全长约108公里,水面8.2平方公里、绿地24.5平方公里,集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休闲游览等功能于一身的水绿交融、彰显特色的旅游观光带。

环城水系示意图
天山公园掠影

环城水系总体用水量,全年为4500万立方米,东南环水系一次需注水700万立方米。“将来,环城水系60%的补水靠中水,40%用水靠黄壁庄和冶河的水进行补水。市民可以放心,环城水系的整体水源,是有保障的。在整个绿地设计过程中,都设计了雨水收集的管网。”
 
将串联19个公园
  环城水系将串联19个公园。这19个公园中,一类是体育休闲,属于健身之类,将设置体育设施,足球、篮球、天然游泳池等;第二类是民俗公园,反映民俗文化;第三大类就是景观、湿地。在东南环水系沿线,将建设30公里长、3米宽的彩色自行车道,在这里,游客可骑自行车或步行随意入内。同时,自行车道为环湖布置,方便游憩。东线沿河自由布置在绿地较宽的一侧,尽量靠近居住用地,便于衔接,同时考虑利用村庄道路桥梁跨越河流。
 
省会环城水系工程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其中包括西北部水利生态防洪工程(含太平河)、西北部南水北调段、滹沱河(太行大街至子龙大桥)和东南水系,全长约108公里,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水面820公顷、绿地2450公顷。今年“五一”,环城水系将实现“水通、船通、路通、景通、林带通”的目标。
环城水系这一经典工程的建成,必将对省会城市建设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三大功能,一是防洪泄洪功能。该工程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效确保我市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生态环保功能。通过开发整治,生态恢复,造湖蓄水,树起省会西北部植被茂密的生态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最好的保护区域;三是旅游休闲功能。以沿线公园游园为基础,以水体景观为主轴,打造省会西北部极具魅力的风景旅游长廊。
  
采用五大措施保环城水系水质清洁。
措施之一,将是控制外源,实施雨污彻底分流工程,不允许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或合流管道直接排入水体。同时对于初期雨水通过截流井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在排入水体前建设雨水处理设施,使雨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后作为其补充水源。
措施之二,对引入的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量。在汛期雨水可以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除了做好雨污分流和初期雨水弃流外,还将在雨水进入河道前设置稳定塘、生态湿地等预处理设施。
措施之三,对使用再生水的人工渠道及时补水,尽量减少换水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局部性或季节性水质变坏。
措施之四,利用生物的方法综合防治,将通过在人工河道或湿地内栽种芦苇等大型水生植物来吸收河道内的营养物质,通过水生动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利用水面进行浮床栽培,利用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净化水体。采用生态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同时还可以丰富水体景观,美化环境。
措施之五,将采用生态的防渗技术,粘土防渗不仅效果好,并且接近于自然环境,地上水和地下水具有可联系性,适当补充地下水,同时还可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是一种生态型防渗措施。
  
环城水系将凸显三大功能四大效益
所谓三大功能,即节能示范功能、土地整理功能、旅游功能;四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节能示范功能,以中水和雨水的综合利用为本,突出生态和环保意识。通过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的自然净化过程示范,带动整个东部新区的中水和雨水综合利用,进而打造全国一流、在北方城市具有示范意义的节水新区。
土地整理功能,通过沿线开发整治、恢复生态、完善设施,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进行滚动发展,营造宜居宜看的都市人居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旅游功能,以绿地为基础,水体景观为核心,突出郊野、生态、休闲等功能,使石家庄外环水系成为最富魅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地。
四大效益中,经济效益,将通过招商引资,适度开发绿色休闲旅游项目,将拉动全市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将以生态开发整治为契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石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生态效益,将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和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建成石市重要的水体景观;环境效益,将通过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拆迁重污染企业,清除污染源,同时,大面积植树种草,造景蓄水,增加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减少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