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专题栏目 > 谢树坤采编录 > 内容阅读
宏伟的蓝图
引岗渠的宏伟蓝图,不是在一夜之间跃然纸上,据我所知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62年正式提出说起,那时名为“引岗济冶”。顾名思义,“引岗济冶”就是引岗南水库之水,接济冶河之水的不足。据说那时,设想把水引到冶河西岸以后溯流而上,在比较适合修建工程的井陉县洛阳村附近,通过倒虹吸,引入对岸的获鹿县源泉渠。这样的设想一是基于获鹿县自己开渠引水接济源泉渠。另外,也受当时的经济力量和思维方式所限。源泉渠控制着获鹿县的丘陵、平原大部分地区。这段30的公里的引岗济冶,而且完全在山区,亦属于大型工程。这种设想,在当时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大政方针下,是一个非常解放思想的举措。
第二个阶段,当1965年初步勘测,详细摸底,从有关资料得知,岗南水库至八一水库落差29.57米时,形成了引水到八一水库的方案。以后几经实地考察,研讨协商,

工程技术人员跋山涉水,不思劳苦,进行艰难的勘察设计。
1969年4月,地革委水利局组织平山、获鹿、元氏三县和华北地理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30多人,进行勘测。一辆大卡车把他们送到岗南水库大坝,面对碧波荡漾的的水库,遥望革命圣地西柏坡,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引岗渠的蓝图将从这里下笔。他们跋山涉水,反复勘测比较,经过3个多月时间,到达八一水库。然后注入获鹿县招待所,细心计算,精心设计,又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引岗渠102公里干渠的设计及工程预算工作。引岗渠近于现状的蓝图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有参加过测量的人说,当时地区水利局长孟久合对这项工作很重视,对人们也很关心,现在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
在这一阶段,引岗渠的孕育伴随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政治气氛和相继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逐步丰满成熟。
第三个阶段,正式实施的蓝图。从我座谈访问得知,1969年下半年,获鹿县针对倒虹吸损失水头等情况,和用于倒虹吸的高压钢筋水泥管奇缺的原因,把温塘河、冶河两个倒虹吸改成了渡槽。人们说渠线抬高一米,不知有多少地可以平浇,能给人们创造多少幸福,也正是这种一心为人民的理念,驱使他们下决心修建引岗渠。他们的事业心和他们敢于承担风险的胆量,值得后人钦佩。这件事也引起了一些麻烦。据说在冶河渡槽施工的时候,地区的一些技术人员到平山工作,有人提议到冶河工地看一下,有的说别去了,人家修改图纸也没有通过咱们,咱们去了那里持什么态度呢?当然,渠线的图纸在其它地方也有修改的,我没有刻意搜集,这两个渡槽是比较典型的地方。
这样,引岗渠的宏伟蓝图就展现在大家面前。最引人瞩目的是冶河枢纽。引岗渠到这里分为高低两线,高线,冶河渡槽1170米,好似彩虹跨越冶河两岸,将水引入平山县城东南部,然后经获鹿县南北全境,到达元氏八一水库;低线,622米倒虹吸深埋冶河底下,把水引入冶河东岸的源泉渠,灌溉平山县城东南部和获鹿县的土地;同时,在这里还可以为平山县大同渠、兴民渠配水;枢纽西端平山县南跃渠和引岗渠立交,冶河水丰时,为引岗渠输水,冶河水缺时,引岗渠为南跃渠配水;还有,在向低线输水时,利用落差,修建水轮泵站,引水上山(现已废)。冶河枢纽通水以后,用有机玻璃制作的电动模型,曾在北京农展馆展览,特别引人瞩目。
引岗渠,从岗南水库引水22立方米/秒 ,干渠蜿蜒102公里,经平山、过获鹿、到达元氏八一水库。沿线穿过20多座山头,跨越50多条沟河,穿凿7个隧洞,埋设4处倒虹吸,架渡槽18座,和许多小型建筑物,总工程量754万立方米,投工1384万个。直接灌溉面积18.5万亩,间接灌溉37.5万亩,受益面积56万亩;同时为获鹿县韩家园水库和元氏县八一水库输水,这一功能是石家庄西部山前别的渠道不能代替的,彻底解决了这两个水库的水源问题。
引岗渠的大型建筑物从渠首依次如下:
引岗渠从闸门开始经过103米石砌明渠是霍北庄隧洞,该洞长389米,高5米,宽4.9米。渠线向东南延绵而行,在距渠首3.3公里的温塘河,修建长248米,宽8.1米、高19米,18孔,孔净距10米的温塘河渡槽。在距渠首6.3公里的常峪岭,修建王常峪隧洞,该隧洞长2700米,高5米,宽4.9米。在距渠首10.5公里的马冢河,修建长62米,直径3.4米钢筋混凝土管道的倒虹吸。距渠首21.8公里到达冶河西岸,和从上游10公里而来的南跃渠立体相交,修建冶河枢纽,分高低两线跨过冶河。
引岗渠低线过水流量9.5立方米/秒,经过东西长620米,深埋8.5米,直径1.8米的双排高压钢筋水泥管倒虹吸,穿过冶河引入获鹿县源泉渠。
引岗渠高线为引岗渠,过水流量13立方米/秒,经过标志性工程冶河渡槽,渡槽长1170米,宽6.5米,距地最大高度26.3米,48个大孔,孔净跨距20米,大孔之间建有耳孔147个,犹如彩虹架在冶河两岸。
然后,高线在距渠首23.1公里的七亩南山,修建洞长390米,高3.9米,宽5,2米的七亩隧洞。在距渠首约30公里处,出平山县境,折向南入获鹿县地面。
引岗渠在获鹿县境内西部山区蜿蜒58公里。在距渠首33.3公里的光禄山,修建南鲍庄隧洞,该洞长180米、高3.9米、宽5米。渠线出隧洞即穿过大宋地方铁路和宜(安)沙(洺)公路,在距离渠首33.8公里的石浪涧沟,修建长290米,宽6.5米,高14.5米,11个大孔,孔净跨距10米,大孔之间有22个耳孔跨的石浪涧渡槽。渠线延绵向东南方向,在距渠首38公里的地方,有十八扭沟大垫方,在垫方上有平行的铁路支线,垫方拦水形成水库,水库坝顶长350米,宽23米,坝高15米,坝底宽90米。渠线继续在半山腰盘旋,在王屋村附近绕了一个小弯,到向阳村南到达九里山,修建九里山隧洞,该洞长764米、高4米、宽5.2米,这里距渠首41.1公里。在九里山半坡逶迤向南到获鹿城北靶场,渠线向西绕过石井村和获鹿县城转了个大弯,在获鹿县城西南部2公里处过太平河,修建太平河渡槽,渡槽全长280米,宽6.5米,高25.5米,共10个大孔,净跨21.2米,大孔之间36个小孔,这里距渠首56公里。
引岗渠经过获鹿城西,继续向南,穿过国道307公路,顶管倒虹吸——米穿过了国家铁路干线——石太铁路,这里距渠首57公里。渠线在浅山丘陵地带继续向南,在距渠首70.4公里的狸虎山,修建狸虎山隧洞,该洞长697米,宽5米,高4米。渠线继续向南在岭底村跨过金河修建小型渡槽,再穿越岭底和北寨之间的玉石山,修建隧洞,这个隧洞全长468米,宽5米,高4米,这个隧洞距源头74.1公里。渠线出洞后向西从北寨村北经过到村西折向南到上寨村东,跨洨河修建渡槽,这个渡槽长221米,宽6.2米,高14米,是一座由13个大孔,24个小孔组成,这里距渠首78.1公里。渠线向前1公里,又绕了一个弯,在南寨村北,跨越洨河从封龙山下来的支流,修建渡槽,该渡槽长100米,宽6.2米,高9.4米,是由6个大孔、10个小孔组成,这里距源头79.7公里。渠线逶迤向东南,在封龙山东麓,渠水可泄入韩家园水库以。渠线下行在获鹿、元氏两县交界的底下园,从获鹿县底下园村中穿过,横跨石门沟修建底下园渡槽,这个渡槽全长150米,宽6.2米,高13米,是由9个10米大孔和14个小孔组成,这里距渠首88.6公里。至此,出获鹿县境,进入元氏县地界。
渠线在元氏县地面14公里,在西部山前丘陵地带继续向南,经到沙河,修建沙河渡槽,在桩号95公里处的长村水库下游,修建无压涵洞75米穿过滏阳河支流北沙河。为把长村水库之洪水泄入八一水库,下游渠线过水量扩为20立方米/秒。渠线下行在侯村,通过发电站进入八一水库。
至此,引岗渠从渠首到渠尾102公里,不要说沿线还有许多劈山、深挖和过沟的大垫方工程,单就渡槽、隧洞、倒虹吸大工程就有18项之多。在河北省县级水利工程中没有先例,称其为雄伟的蓝图名副其实。

逐步完善构思。杜英杰在著述中记载,“1968年征询设计方案”,这时宏伟的蓝图初现在人们的脑海和资料中。
上一篇:8.牵着水头回家乡
下一篇:6.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