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专题栏目 > 谢树坤采编录 > 内容阅读
省委副书记马力等同志视察引岗渠始末 谢树坤

引岗渠修建过程中一个重要情节——马力等省地领导到引岗渠工地视察,通过这次视察,解决了“黑渠”之说,迎来了引岗渠的春天。

在档案馆找到了县革委复写的有关记录,走访了部分知情人,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

1971年春末,地委班子要进行调整。当时的一把手许多都是军队代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大方向。后来根据省委的指示,地委中军队代表要撤出,王常柏同志到石家庄任地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张屏东同志因工作需要,要调到沧州任地委书记,他在石家庄虽然不是一把手,但因为他是老地区的专员,对情况熟悉,负责生产建设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在地区是举足轻重的干部。现在他要调走了,以后地区的领导还会象以前那样支持引岗渠建设吗?缑增福等同志想,引岗渠是有争议的工程,在新老领导交替的时候,如何及时向上主要领导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千万别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作好,造成“张书记挖,李书记填”的劳民伤财工程,引岗渠经不起来回折腾,他们还真为这事伤过脑筋。

那年八一建军节到了,因为获鹿驻军多,单位大,所以省地的领导都来获鹿慰问驻军,省委副书记马力、地委书记王常柏等同志参加了这次活动。当时负责这次接待工作的是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侯淑芳。在白鹿泉空十三军驻地慰问的时候,地方领导们大都说了许多感谢部队支持地方建设的话,驻军首长大加赞扬获鹿的创业精神,大加赞扬获鹿县的“引岗”工程。聪明机智、善于言辞的侯淑芳同志也不失时机地插空向省、地领导汇报修建引岗渠的情况,当时马力没有表态,王常柏听后还真的受了感动,说获鹿人民有远见、有干劲,要尽快完成这项工程,有困难向地委提出。不知是张屏东向王常柏交代的,还是王常柏有自己的见解,在地区新老领导交替时,关于引岗渠的事情,新的领导就这样接受了,这对三县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1972年5月,冶河以西的两个隧洞,两个渡槽,两个倒虹吸和平山承担的几个大垫方基本完成,就是干到这样的程度,省里还不点头。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县里的财力实在难于支撑了。引岗渠开工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家承受着超负荷的经济压力,忍受着工作中的各种艰难坚持着,现在已经“精疲力尽”。按照计划获鹿县应当准备进行第二期工程——县境内主要建筑物的开工,这就意味着再要筹备大批资金,他们需要把腰带勒得更紧了。

一天,县委和施工团的几个领导又到地委求援,这里的门槛他们不知踢了多少次,他们真是不好意思再来,但是又不得不再来。当他们到达地委办公室以后得知地委的领导们都在,但是都去了会议室就要开会了。

缑增福说:“我们怎么能闯入人家的会场呢?我们就等着吧。”

性情直爽的侯淑芳说:“他们才开始开会,谁知道什么时候散会?我们等到他们什么时候?”

一个个显出无可奈何的神情。老成持重的徐静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看一下”,说完他就出去了。他敲了敲会议室的门就进去了,高大的身躯铁塔似的堵在了门口。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好在他是个老同志,许多地委的领导都认识他,大家也不太惊讶,但是目光都对准了他。

坐在对门的地委副书记徐建忠先说话了,“老徐还是为‘引岗’的事吧,就你一个人呀。”

徐静也不客气笑哈哈地说:“都来了,在办公室里等着哩。”

徐建忠向王常柏投去了征询的目光。

王常柏说:“他们也真不容易,你去看一下吧,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帮助解决。”

徐建忠来到办公室热情地和同志们一一握手,连声道:“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

杜英杰简述了引岗渠的进度情况,缑增福说:“第一期工程大溜已经过去,地委如果能给解决部分资金,我们在想想办法,就准备打第二战役,地委如果也很困难,我们就只能在西线扫尾了。”

徐建忠皱着眉头耐心地听完他们的汇报,心情沉重地说:“省里还没有点头,光靠地委的支援只是杯水车薪,再开第二战役恐怕你们的困难就太大了,按你们的第二套方案办吧,重点西线扫尾,争取早日通水,低线源泉灌区先受益。另外,剩余的劳动力可以社自卫战、村自卫战,打井、修小塘坝等等小型水利工程,引岗的班子不能撤,搞水利建设的劲头不能散,资金一有好转马上就打第二战役。”

地委的同情,他们心里是清楚的,这样他们没有再铺大摊子,把重点放在了西线的扫尾和社队的工程上,这就权当是休养生息吧。
为了解决工程所需的,资金、材料、物资、设备,准备下一步境内的建筑物开工,他们继续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施工团也安排白鹿泉和石井两个公社在九里山筹建引岗采石厂,为引岗工程生产所需石子。不久又在宜安公社东焦村北的光禄山开采磷矿,为磷肥厂提供原料,同时远销云南、山西等地。为引岗工程提供物料筹集资金。

引岗渠再往前进,如何取得省里的支持,已是当务之急。引岗渠的修建,过去他们只向地区和省里的主管部门汇报过,没有向省里的领导汇报过。如何向省里领导直接汇报,取得省里领导的支持。他们想到去年省委来获鹿慰问驻军的时侯淑芳和马力有一面之交,又考虑到侯淑芳这个中年妇女或许更有感召力,当时的样板戏中不凡有柯湘、江水英、方海针等等一些女英雄。所以这个事就交给了有一定文才和口才的县委副书记侯淑芳,让她给马力写封信,侯淑芳不仅曾任教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引岗渠已经是铁打的事实,侯淑芳又是用“心血”来写这封信的,所以这封信写的情深意切非常感人。如何把信直接送给马力,常委们相互议论时得知,武装部副部长孙国俭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地方支左和省委副书记马力在过一起,大家意见让孙国俭去找马力,把情况直接向马力汇报。孙国俭当时任县武装部副部长、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他是战引岗的促进派,对引岗渠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他不负重望就和侯淑芳一同出马了。

在省委接待室,那里有很多人,孙国俭一身崭新的军装引人注目,当时人民解放军在人们的心中是最神圣的,工作人员没有怀疑,工夫不大就通过秘书接通了马力办公室的电话。

孙国俭:“我是孙国俭。”

马力:“记得,有事吗?”

孙国俭:“我现在任获鹿县武装部副部长,有一个事想找你说一下。”

马力:“行,来吧。”

在马力办公室,寒暄几句,孙国俭说明来意。

马力问:“有材料吗?”
侯淑芳面交了信件。马力拆开看信。孙国俭和侯淑芳焦急地等待者,心率比平时增加了许多。

看信过程中马力也不时地询问一些信上他看不明白的事,孙国俭、侯淑芳有时显得很紧张。

马力看完信说:“好吧,我和有关人员商量一下,再通知你们。”

情况是汇报上去了,是吉是凶不得而知,大家焦急地等待着回音。

几天以后,省委常委会议室,在常委会将近结束的时候。
秘书将侯淑芳同志的信件在省委常委会上宣读。

副书记马力先说话了:“和天斗,和地斗,就得有这么一股子劲。获鹿、平山、元氏的人民,有能力,有志气,他们干的事情,是改变几个县面貌的大事业,不容易啊!”

军区司令员马辉听说这是一条“引岗战备渠”他不急不慢地开口了:“他们劳武结合、平战结合组织民兵干这样的工程,意义深远啊!在过去战争年代需要这种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现在也需要这样的领导干部带领人民从根本上战胜那里的困难,为人民办事,为后代造福。

许多领导听了信的内容表示支持,也有的观点比较模糊,他们提出必须警惕假大空,要调查研究,不能盲目表态。

最后省委书记刘子厚说话了:“听了获鹿县热情洋溢的来信,很受感动,改变河北的面貌,就需要这种精神啊!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啊!同志们说的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们组织几个同志下去看看吧。”

当然,这些情况当时无法知晓,很长时间以后才透露出来。

1972年5月26日晚上9点,获鹿县委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值班人员拿起电话,听筒里穿来急促的声音,“我是地委办公室,刚才省委办公厅来电话,明天9点,省委副书记马力、省革委副主任王金山、省军区副司令袁捷和省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丁廷馨等同志到获鹿视察引岗渠,地委书记王长柏等同志陪同前往”。值班人员接完电话,一溜小跑去向领导汇报。那天晚上礼堂里放电影,许多人都去了,县委书记缑增福也去了,他去的晚,楼下没有座,他就上了楼,影片正在精彩之处,看门的来找他了,说办公室来紧急电话让他赶快回去。

获鹿县委会议室和许多办公室的灯又亮了,常委和施工团的领导们连夜准备材料和接待方面的事情。

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不时地报来各分团当天的工程进度和有关情况。

27日9点刚过,地委书记王常柏同志陪同省里的领导同志来到获鹿县委办公室。一一互相介绍之后,王金山说:“你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引岗渠的情况,我们今天主要是来看。”杜英杰简单汇报了一下进度情况,就乘车出发。王常柏安排缑增福坐马力的车,示意让他在车上见机向马力汇报一些情况,可是当缑增福谈起一些情况时,马力只是听着,一句也没有问,一路上只是细心的观看。

从县城出发以后,首先到同阁采石厂看已经打通的九里山隧洞和两千米的石明渠。这个隧洞全长764米,高4米,宽5.2米,1971年6月开工,1972年4月完工。由于石质坚硬,没有塌方危险,是唯一没有衬砌的隧洞。这个隧洞共动土石方1.9万立方米,用工6.6万个。一溜小汽车进去转了一圈出来,听完介绍,就到了冶河工地。冶河枢纽两排直径1.8米,全长620米,深埋8.5米的倒虹吸已经完成。长1170米,宽6.5米,距地最大高度26.5米的高架渡槽,槽墩全部完成,拱券大部分已经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