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期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之七 2010年03月20日20:05 康渝生(黑龙江大学)在《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的理论底蕴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认为,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视野中,政治和谐并非仅仅是统治阶级协调内外关系的价值取向,也是人民革命事业追求的现实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实现政治和谐的主张,实际构成了革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力量源泉。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和谐则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坐标。概括毛泽东关于政治和谐的理论主张,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和谐的实质在于革命阵营的团结;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基本途径;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现政治和谐的理论依据;学会“弹钢琴”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基本方法;确立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局面是实现政治和谐的价值目标。政治和谐无疑是革命政党在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奋斗进程中必须着力营造的政治局面。然而,就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而言,政治和谐又是一个必须以始终不渝地追求为条件的价值目标。政治和谐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社会和谐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和谐的主张并非仅仅是一个理想的价值坐标,而且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活动中的实践旨趣。毛泽东围绕政治和谐的全部理论阐释,都是基于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提出的。政治和谐的主张不仅仅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现实奋斗目标,同时也展现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逻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逻辑具体地体现为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是将政治和谐视为人民革命事业的必要措施加以论述的。只有通过人民内部政治上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这就是人民革命事业的基本实践逻辑。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中生成的,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 ——摘自《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科学评价毛泽东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前提 国内近期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之八 2010年03月20日20:05 周连顺(华南师范大学)在《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前提——关于评价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几个原则问题》一文中认为,科学评价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看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的精神支柱,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对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必须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联系我们党艰辛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那段曲折的历史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必须看到,不论是发动“大跃进”还是“文化大革命”,就毛泽东的主观愿望来说,都是为了把中国的事情搞好。还必须看到,毛泽东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一旦意识到了这些错误,他就坚决地进行纠正,因此,他在犯严重错误的同时也纠正了一些具体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错误的损失。只有从历史的联系与发展中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不至于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淹没了他的历史功绩。那种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本人应该为这些错误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是,毛泽东晚年之所以会犯那么严重的错误,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责任问题。虽然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他在犯错误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必须看到,他在阶级斗争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留下了许多英明的远见和宝贵的启示,为我们当今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些历史的启示。实践中的错误并不能够完全否定理论探讨本身的价值,我们决不能因为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而把毛泽东晚年所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也完全丢掉。毛泽东晚年提出的许多好的思想为后来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准备。 ——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人民网 >> 理论 >>(中国共产党 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