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专题栏目 > 中央部委红色信息 > 内容阅读
丰碑

作者  张永权

《 人民日报 》( 2009年11月25日   16 版)

 

见到当年晋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的傣族姑娘俸育清的女儿,说起她母亲当年在北京三次见到毛主席的盛况,她说:“毛主席不仅和阿妈握了手,还给她题了词呢!”她动情地说:“毛主席的题词,阿妈珍藏了几十年。在她病重去世前,拿出题词原件和她按原件刺绣的丝巾,要我们交给国家。阿妈说:‘毛主席这不只是为我个人的题词,也不仅是给我们傣族的题词,而是为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的题词,在我的一生中,引以为自豪和光荣的。你们一定要把它献给政府,让历史和后人记住这个题词。’”我问:“你知道这个题词,现在珍藏在哪里?”她回答:“前些年普洱县建立民族团结园存列馆,听说这件题词,就珍藏在那里。”

于是,我来到普洱县(即今宁洱县),走进了民族团结园存列馆。馆前立着一座雄碑,在双手托举的碑座上,双手捧着长方形的大理石碑面,上方镌刻着“民族团结誓词”六个金字,下刻碑文是: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陪同的同志说:你要了解毛主席为俸育清题词的事,也和这座碑有关,他们晋京观礼归来后,召开民族代表大会,立下的这座民族团结碑。它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在存列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毛泽东为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手书锦旗。在展馆的一个镜框中,我终于看见了毛主席为傣族姑娘俸育清题词的原件和俸育清按毛主席手书刺绣的丝巾。

云南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四川、西藏、贵州的代表,组成西南少数民族代表晋京观礼团。他们到北京后,1950年9月30日参加了周总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在宴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10月3日晚,西南、西北、延边的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在怀仁堂演出,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又一次来到少数民族代表中间。由于少数民族代表很多,各民族只派代表去向毛主席献礼。代表佤族的是西盟的佤族头人拉勐,他向毛主席赠送了佤族长刀、芒锣。召存信代表傣族向毛主席送了金伞。维吾尔族的代表赠送了他们的小花帽,毛主席接过花帽后,还戴在了头上,全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时,俸育清见许多代表和毛主席握手,非常羡慕。她想,她一个不懂事的傣族姑娘,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教她学了文化,把她引上了革命道路,还成了晋京观礼代表,她非常想请毛主席题个词,便不顾规定向主席走去。工作人员拦住她,她说我就是想到毛主席面前,当面叫一声毛主席。工作人员见她很真诚,又是一个小姑娘,就把她引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见一位穿筒裙的小姑娘来到面前,笑着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俸育清回答:“我叫俸育清”。毛主席说:“好啊?凤凰要高飞了。”显然毛主席把“俸”听成了“凤”。俸育清机灵地答道:“毛主席,您好!我是傣族。”

毛主席说:“你们傣族可了不起呀!议事庭长召存信和他的自卫队,赶走了那些国民党败兵,我们的解放军没放一枪,就过了澜沧江。”毛主席说着还竖起了大拇指。

俸育清见毛主席很高兴,连忙从筒帕里取出她写日记的小本和笔,请求道:“毛主席,我想请您给我题词,行吗?”毛主席高兴地接过她的小本和笔,似问又像在自语:“写什么呢?”但很快他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个有力的大字:前进!后边签下了人们都非常熟悉和亲切的字迹:毛泽东。还在日记本上方的年、月、日空处填上了1950年10月3日。

俸育清捧着毛主席的“前进”题词,凝神望着,领会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觉得眼前亮起了一盏指路明灯。前进,团结起来建设好我的家园;前进,团结起来建设好我们的新中国。

 “前进”,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当时还处于很原始的社会形态,一步“前进”了好几个世纪。

俸育清回到边疆后,她非常细心地按毛主席手书的“前进”二字,用红丝线绣在一张丝帕上,后边绣上她的一句话:“敬爱的毛主席怀仁堂看演出时给我的鼓励。”下落“一九五零年十月三日晚”。

据介绍:俸育清当时还把毛主席的题词传给代表团的每个人看,让大家分享她的幸福。代表团团长王维舟看后说:“毛主席给小俸的题词,意义深刻,我们少数民族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团结起来,永远向前进!”

为了团结起来,向着新的目标前进,云南的代表们回来后就在普洱的红场上栽石立碑,团结到底,誓言永恒。于是,普洱就屹立起了这座民族团结的千秋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