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版本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现在,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8本。 不过最著名的是以下三个版本:
同名课文内容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出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最繁华的街市。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谓"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这件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世博会展示的《清明上河图》 1.中国馆多媒体展示版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出着两幅各具特色的《清明上河图》。一幅是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另一幅则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的电子投影。 “清明上河图”电子投影覆盖了中国馆12层的一面墙,长128米,高6.5米,面积达832平方米。图上的所有人物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水波中,月影随着水波若隐若现;小河中,两对男女在游船上吟诗作对;河岸的集市上,一个商贩在吆喝着卖酒,三三两两的人们买完东西后边聊边往家的方向走;酒馆里,一名男子刚喝完一碗酒,向店小二叫嚷着要酒。 这幅“清明上河图”比原版的清明上河图放大了100倍。“清明上河图”分白天和黑夜两个版本,共有1068个人物,其中白天的时候691人,晚上377人,表现的是北宋宣和年间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盛景象。 2.多媒体丝绢珍藏版 为配合宣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由上海世博会授权发行了结合多媒体音频技术的收藏版多媒体《清明上河图》丝绢普及版,多媒体《清明上河图》丝绢普及版采用国内最尖端的古丝绢书画复制技术(荣宝斋提供技术)按一定比例缩小复制了《清明上河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大版本——北宋张择端绘本、明仇英绘本和清院本,更有收藏意义的是,多媒体《清明上河图》丝绢普及版融入了中国十大传世名曲,展开画卷后,使用标配的赏析妙笔,可以一边欣赏十大名曲,一边品鉴十大名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