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文人天地 > 浏览拾趣 > 内容阅读
台北故宫管窥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11月12日国父诞辰纪念日正式开幕,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正院朱栏绿瓦,呈梅花型,分为五厅,内部完全是现代的设备,收藏近70万件的中国珍贵文物,分门别类,各有专用的展览室。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院内收藏有自北平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台北故宫近景
  故宫博物院也是国内外游客来台不能遗漏的地方,参观后皆对中国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只不过我们来去匆匆跑马观花,没有足够时间品味。

 

台北故宫远景

 

 
熟悉两岸文化的人也许都有这个印象:北京故宫的建筑世界第一,台北故宫的藏品世界第一。目前,这里珍藏着1948年以来从大陆运来的60多万件珍贵文物。”
  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3个月会换一次展品,即便这样,要把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据考证,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在中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就是铭文最多的这件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该铭文是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同时也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价值无双的瑰宝重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旁边,一个是翠玉白菜,一个是东坡肉,东坡肉是肉石,全世界67块,这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块,它的底座都是纯金做的。翠玉白菜是依照翡翠顺势而为,根据它的颜色雕成一棵栩栩如生的白菜。”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棵翠玉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料,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看上去是鲜活欲滴。据介绍,翠玉白菜上有两只虫,一只蝗虫,一只螽斯虫。它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但是白菜叶片上停留两只虫又是作何用意呢?原来螽斯虫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

 


 

 

 
和翠玉白菜放在一起的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因为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除了这三件镇馆之宝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13个展厅内,我们发现了许多过去在史料中、课本中了解到的,却未曾谋面的艺术珍品。比如我们在许多画册上看到过的商.玉鸟形佩、宋—明.玉荷叶杯、宋代定窑的婴儿枕、明朝的青花龙纹天球瓶、清朝的御用雕花帽架等等,个个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玉鸟形佩 
商,高11.35cm,宽5cm,厚0.3cm


 

 

赭色玉质,大部分沁为灰白色。以镂空与浅浮雕技法,雕琢出一枭鸟的侧面造形。鸟头上站立一龙,比例上龙头甚大,龙身较短。龙与鸟的眼睛,都是商晚期〈约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典型的“臣”字眼,全器最下端,即鸟爪部分,形成一凸榫,证明此器曾插于某种易朽物质之上。由文献资料可知,古人在祭典上,常持拿着上端饰玉器的“玉梢”来歌舞,这件玉鸟纹佩,或即是玉梢上端所的玉饰吧! 
龙与鸟都是古人信仰中的神灵动物。由神话资料可知,东夷族群相信,上帝派遣神玄之鸟,来到世界降生了他们氏族的始祖。所以东夷族群的玉雕上,常有各种玄鸟─凤、鹰、枭、燕的花纹。商王朝的统治者,本属东夷族群。院藏的这件玉鸟形佩,可能是商代贵族所用的玉饰。它既可点缀华丽,烘拖富贵,又象征贵族们具有神灵动物的禀赋。

玉荷叶杯 
  宋─明,长15.2cm,宽5.9cm,高9cm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上一篇:没有文章
下一篇:王羲之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