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69年秋后,一天下午队长派活时,宣布了一个命令,“民兵正排长翟焕成带队,翟换牛,翟志国,翟义良,韩新昌,我和翟聚娥,翟文秀,翟素贞组成9人民工队,今下午回家准备,明天上路"。我们队几乎都是一个家族,焕牛又是队里受人尊敬的长辈。第二天,我们心情踏实地背着铺盖卷步行40多公里到了获鹿西北方向的东焦村。
到哪里我姐四个住在一个农户家, 哪时因房间很小,我姐四个只能紧挨着躺下。翻身必须喊:“一二脸朝西”,随后就是我们咯咯笑声,看起来很逗乐,其实对我们休息很不利。不过出门在外不容易,我们都默默忍受着。每天天刚蒙蒙亮,听到嘹亮的军号时,我姐妹四个就起床,记得第一天,刚出门就碰倒了两人,后来我们姐四个就手挽手,从村东往西赶到牛叔他们五个人的住处,和他们一起到村西边的食堂吃早饭。东焦村西南的大山坳,环着山坳刷着巨幅标语,山坡东边是”要问我们苦不苦,想起红军两万五;山坡西边是,要问我们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正南面是,山尹村人民干劲大,天寒地冻都不怕。那时一个生产队一个石窝,全公社54个石窝,都布满在这山坳里。
每天早饭后,全公社五百多民工,都穿着五颜六色的农民服服,挎着饭桶和篮子,浩浩荡荡奔向各自地段。开始建石窝时,我们先铲去松土,把废弃石块搬、撬、抬,清除坡下。挖不动了,装上土炮,待到下山吃午饭和下午收工时间,点炮的号召令“哨子声”吹响,从各个石窝里飞速撤出三五结队的神炮手,当他们即将跑到吃午饭地点时,巨响轰鸣,土烟笼罩了整个山坳。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寒冷的环境,很快就结束了吃饭任务。
那时常讲政治挂帅,人们都是红思想,把集体视作自己的家。干活都是尽百分之百的力量,饭后就匆忙回原地劳动。三两天时间,环山巨幅标语下方,镶嵌上了54个崭新的石窝。通过建石窝劳动, 很快使我们熟练了上下山经验,荒芜的山坡峭壁上,我们平原农民攀爬过的足迹,磨出了一条简单的人行路。
后来我们这些平原长大的姑娘,也和男同志一样抡起大锤打起了钢钎,正式转入了开山劳动。我们的双手磨出一个套一个血泡,手背被震出鲜血淋淋的血口,胳膊疼痛难忍。我们四个姑娘夜里细心探讨,如果停下工作休息,就会倒下,只有咬紧牙关坚持,才能战胜疲劳。尤其是上午刚开始劳动,剧烈的胳膊疼更难熬,我心中暗想,这就是考验自己的机会,一定让胳膊肌肉锻炼出来。在这无比痛苦时,巨幅标语的意义在我们心中还真起了作用,老红军精神支持我们山中坚持下来了。
刚开始我们总是把铁锤举高,然后狠劲往下打,好像鸡吃米。锤子打不准,常把钢钎顶部钎花打落。后来我们往石头上打锤,苦练标准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们也和男同志一样,把铁锤从一侧抡过头顶,再往下狠打。钢钎顶花不再脱落了,终于历练成了打钢钎能手。
我是女民兵排长,学习过【三二零爆破技术】主动参加了装炮点炮操作。当我们装好炸药,安置好雷管和导火索,听到点炮号召令"鸣哨声“吹响,就冷静沉着把它们认真点燃。我们从走路绊跟头,进化成了火速飞跑下山。到吃饭地点,骄傲地端着碗,细心琢磨判断轰炸情况。那时我深深感悟到:"引岗工程好像一座革命熔炉,让我们当代民兵,体验了酷似战争年代的硝烟,参加了一场逼真的军事训练"。
![]() 今天早饭后,手机忽然响了,我打开手机听到;“姐,你猜我是谁”?我马上自信地回答:“听清楚了翟聚娥,妹子还记起咱们修引岗的往事吗”?聚娥:“姐,我也特别想你,当年修引岗的艰苦劳动历练了咱们,也体现了咱们一大家人的姐妹亲情,现在感觉好像是昨天刚刚的经历。咱们都老了,感到这亲情特别重要了,我们嫁到外村的几个姐妹已约好了,今年中秋节,咱们修引岗的姑娘们统一一个日子回家探娘家,就此机会咱们团聚一次”,我高兴地:“妹子咱同一个感觉,我欢迎你们到来”。我放下手机坐在电脑前,激动得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心里涌现出我们几个姑娘当年修引岗的段段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