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古今河渠撷英 > 石家庄地区现代灌区 > 内容阅读
灵寿县磁右灌区

1966—1969年磁右渠和燕灵渠先后建成,和先前建成青灵渠三渠交织,不易管理。1979年,灵寿县委批准,青灵渠、磁右渠、燕灵渠和燕川水库合为一体,统称磁右灌区。

青灵渠,1962年11月动工,1963年5 月通水。该渠位于丘陵地带,渠首在磁河右岸北贾良村北。该渠设总干渠和东、西干渠,总长30.74公里;支渠29条,长90公里;各种建筑物524座。青同、城关片的9个公社,57个大队受益,有效灌溉面积7.1万亩。合计完成工程量35.75万立方米,用工28.95万个。工程造价9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3.4万元。

1969年经改建划为磁右灌区范围。其引水口距横山岭水库25公里,正常引水能力为6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8万多亩。

磁右渠,1959年12月20日动工,1960年内停工。1966年11月20,第二次开工动工。1969年5月1日,一期工程干渠18公里竣工。1971年全部工程完成,干渠长67.5公里;支渠13条,长110公里;干斗渠161条,长249公里;斗农渠254条,长202公里;各种建筑物5862座;沿线串联38座水库、塘坝,构成三渠一库串通、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该灌区从横山岭水库引水,正常过水能力8.5立方米/秒。受益范围包括灵寿县丘陵地区14个乡121个村的19多万亩耕地和平山县3个乡1.5万亩耕地。经济效益良好。

灵寿县组织一万多名劳力采取常年专业队和冬春大突击相结合的方法,经过4年多连续施工,于1971年3月通水受益。当年10月8日《河北日报》报道了磁右灌区胜利竣工的消息。

燕川水库和燕灵渠,1973年动工,1979年完成,至1982年完成扫尾配套和浆砌块石防渗工程,输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磁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6万亩。

从1974年冬开始,连续三年多时间搞灌区干、支、斗渠块石防渗144.5公里总工程量59.4万立方米,用工279万个,投资60多万元,改善提高灌溉面积8万亩。干渠输水能力提高到9.5立方米/秒,渠系平均有效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65。平均浇地效率由一个日流量浇地850亩,提高到1373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1975年3月8日至20日,地革委水利局召开21处万亩以上灌区工作会以,参观了灵寿县磁右灌区自力更生搞防渗和获鹿县源泉灌区深翻改土、园田化建设现场,总结交流了灌区建设经验,评选源泉、人民、南跃、磁右为先进灌区。

1977年10月8日至13日,省水利局在获鹿县召开灌区及喷灌工作会议,参观了源泉渠园田化建设、获鹿县张庄大队自压喷灌和灵寿县磁右灌区防渗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