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乡镇村 > 石井乡 > 内容阅读
鹿泉市石井乡

石井乡〔Shi jing xiang〕,紧邻鹿泉市城区西北部,属山区乡。1996年1月,乡镇合并没有变化。

 

该乡境域东与获鹿、大河两镇毗邻,南与白鹿泉乡接壤,西与井陉县以山为界,北与宜安镇相连,总面积45.52平方公里。

该乡辖石井、北薛庄、岸下、栈道、张庄、东庄、封庄、黄岩、天井沟9个行政村。全乡3533户,11830人,其中男性6048人,女性5782人;土地20175亩,林地27437亩。

该乡石灰石资源丰富,栈道苹果远近闻名。采石、玛钢两大产业初具规模。他们正在利用新型采矿技术发展采矿业;同时正在应对玛钢业新技术、新材料的挑战,发展、壮大玛钢产业。

2005年度,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04亿元,经济总收入实现6.79亿元,财政收入127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710元。


沿山公路(鹿泉市西部山区干线公路),贯穿本乡并直通鹿泉市城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栈道人民自力更生修建了出山公路,和县城连载了一起,并通井陉县威州镇。

主要山脉,东有虎头脑、九里山(海拔538.5米),西有挂云山(海拔——米)。
太平河一支流发源于本乡黄岩,东下过石井村在城区东部汇入太平河。


区划归属

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获鹿县志》记载:
现石井乡属“在城社管辖城内、东关、南关、西关、顺城关,并领村十七……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


二、民国时期
石井乡属“第一区即在城区”。第一区35村编为35乡。其中管辖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等。


三、抗日战争时期
初期,县城、铁路沿线敌强我弱,我方无区划设置。
1940年初,日军对冶河以东地区各县实行了分割控制。8月,中共晋察冀四地委为了开辟获鹿、平山、井陉、正定四县接壤地带的抗日工作,决定将地处滹沱河以南,正太铁路以北,冶河以东,平汉铁路以西三角地带的获鹿县路北、平山县城东十六区、井陉县河东三区全部和四区之一部、正定县的大河一带合并建立新政区,并将这一新政区命名为建屏县,随即撤销获鹿(路北)县。1940年8月13日,中共建屏县委和建屏县政府在牛山村成立,机关驻地先后在牛山、上三汲、北七汲、庄沟、小陈庄、西回舍、封城等村,对外称派报社,至1945年11月,先后七个区设置。
石井乡属第五区,系获鹿县民国时期的在城区、于底区部分村庄及周边一些村庄,所辖村庄由1942年的6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39个村。其中辖黄岩、封家庄、张家庄、东庄、小封庄、岸下、石井、北薛庄等村。
栈道属第一区,第一区管辖获鹿县城西部及井陉县邻近村庄。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1月,中共冀晋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冀晋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牛山村建立中共获鹿(路北)县委和获鹿(路北)县政府。机关先后驻牛山、马山、宜安、南鲍庄、北鲍庄、西鲍庄、李村等地,县委对外称政治部。
1945年11月——1946年3月,属第七区,辖栈道、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等和县城诸村。1946年3月并入第一区。(获鹿城西部乃至井陉县临近村庄)

1947年6月,上级决定正太铁路以北五里地以内划归获鹿(路南)县,和井陉(路南)县,随即区划改变。其余资料不详。


五、解放以后
1948年1月12日,获鹿县路南、路北合并,获鹿县划为10个区(市)。

县城西部的庄子头区和后来的土门区分为三个阶段:

上一篇:没有文章
下一篇:鹿泉市石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