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今日流传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名家书画,有清代王素绘的《二十四孝图册》和已故国画大师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
王素(1794-1877),字小梅,号逊之,江苏扬州人,擅长画人物、花鸟,尤工人物,所作南北斗星君像,称誉一时。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号升湖。祖籍湖南衡山,世居北京。他所画的《二十四孝图》完成于1938年,正是画艺步入成熟期且精力旺盛的时期。因当时日军占领天津,陈少梅避居伦敦路(今成都道)世界里1号,专情投注艺术,终日潜心作画,《二十四孝图》正是在这时完成的。长期以来,人们对陈少梅的这幅作品只闻未见,此卷也在半个世纪中数易其主,幸得天津文物公司征集到这件长达20多米的书画珍宝,于2004年春奉献于广大书画爱好者面前。综观此卷,以王素所画《二十四孝图册》为底本摹写而成,人物情节基本为原貌,但在每个人物的塑造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展现了陈少梅个人的绘画特色。
此两套二十四孝书画,正可以为广大书画爱好者作学习和对比研究之用,此画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又一说,陈少梅先生在1950年冬天,应朋友之约,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册页,使宣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图》出现了具有高超艺术水平的新画本。
陈少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不应该完全抛弃,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他绘制《二十四孝图》的思想基础。《二十四孝图》又是陈少梅先生以传统画题为题材的最后的画作,1954年九月因患脑溢血病逝,惜享年仅四十五岁。
陈少梅的其他作品有《江南春》、《浴牛图》、《丛林远岭》、《小姑山》、《颐和园谐趣园》等。所绘《二十四孝图》册页,当年被人带至台湾,2007年初又从台湾辗转流传到香港,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被在京的收藏家购回,使我们得睹这一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