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是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年,春夏无雨,秋季干旱,夏季小麦已经减产,秋季减产也成定局。 那年的九月初,地区革委会召开由各县副职参加的工作会议,获鹿县革委副主任侯淑芳参加了这次会议。有一位领导批评获鹿,“你们获鹿都让人们去修引岗,不注重当前生产,造成了小麦减产,秋季年景也不强,你们应当深刻反思”。随即又说:“获鹿县的侯淑芳你说说,是不是这么回事”。侯淑芳同志在这样的场合表现的异常冷静,他说,我们获鹿今年在工作上失误的地方确实有,确实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但是,她没有提修引岗渠是失误。地区批评的消息传到县里,同志们感到很委屈。施工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没有灰心丧气,现在地区一些领导也动摇了,他们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获鹿县的“不同政见者”本来就袖手旁观,在工地上扇披着衣裳悠闲自得地当着民工和干部的面散播自由主义,说这样的渡槽你们就弄成了?你们可别瞎胡闹等等的一些风凉话。这时公开在会上发难。 又一次地区召开的县级领导会议上,平山县的革委会主任已经是王魁之了,他对缑增福无可奈何地说:“平山县的人们都说修引岗渠我们最多能浇两千亩地,真是得不偿失啊!人们都想撤出来。” 缑增福说,现在咱们签一个口头协议,引岗渠修成后让平山浇两万亩地,多了不行,你敢不敢保证?” 王魁之笑了笑说:“你别着急吗!有些事咱们谁说了也不算,慢慢地你就清楚了。” 已经是深夜两点,缑增福办公室,几位书记和施工团的负责人还在布置明天的有关事宜,不,已经是今天的事了。大家心里忐忑不安,缑增福继续说,天塌了有地接着。成功了是全县人民的幸福,失败了,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大家回去休息吧,天明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呢,凝重的面孔相对无语,谁也不愿离开。 回到家老伴关切地问,怎么又回来这么晚。 缑增福同志平静地说:修“引岗”的事,上级不但不批准,还有下马的可能,真要到了那一步,必然落个劳民伤财的罪名,我们怎样向群众交代?撤职查办的可能也是有的,我们要有背铺盖卷回家的思想准备。” 在这个关键时刻,获鹿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在缑增福同志的主持下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开始首先讨论当前的形势,统一大家的思想。 会议开的士气高昂,非常成功。县革委通盘安排了全县前方和后方、生产和自救的各项工作。决定把修引岗列为全县的工作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顽强拼搏大战引岗。这就是有名的“九月会议”,大家顶住了压力,而且压力把大家团结的更紧密了,引岗工程继续进行。 县财政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工地购买一批提水设备,解决了冶河工地排水燃眉之急。获鹿县同阁采石厂把两台空压机支援引岗工程,农机厂为修引岗渠制造了97套设备。隧洞的支撑需要大量木材,获鹿县各机关、学校和各公社纷纷将本机关庭院较大的树木,以大换小,将15000多棵树木支援前线。 加强党的领导,王常峪、温塘河两个分团各自成立党的领导小组,原副县长现计委主任张文会为总负责人,全面负责两个分团的工作。高绍书负责冶河分团,对引岗渠进一步加强了领导。 县革委还决定县、社、队三级干部轮流到引岗工地参加劳动,参战干部和民工一样把党团关系带到工地,建立引岗党团组织。这些举动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拥护,进一步形成了全县人民大战引岗的阵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