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志》大事记从“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召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和水利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引岗渠的勘测设计”开始,我们总觉得这么大的工程,在此之前肯定会有大量的工作,肯定会有一个过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次访问老水利代科长高庚,得到了下面的资料。 1965年春末,随着源泉渠引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出现水田变旱田的现象,在县水利部门多次向地区水利部门征询应对措施时,从地区水利局专业资深的副局长周洪烈那里得知岗南水库大坝右下边留有泄水洞,可以作为渠道输水口。 1965年秋后,获鹿县水利科高庚等在向县领导王明杰、韩增志汇报完滹沱河滩地改造后,问他们还有什么事,他们根据水利老职工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提出为解决山区丘陵缺水问题,从岗南水库引水的建议,当时县领导没有表态。 1966年初夏,源泉渠出现引水极少的局面,他们遇到源泉渠里庄管理所撤留的问题。上寨、岭底、韩庄、梁庄、黄岩、栈道、牛山等地没了水吃,黄岩打井60米没有水。县委、县政府提出让水利科代科长高庚等想办法解决。 1966年秋天,高庚在向王明杰汇报白鹿泉公社筑暗坝截潜流时又提出从岗南水库引水的意见。王明杰说从那里引水工程量很大,现在经济力量还很困难,需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 1966年秋后,水利科的同志们逐步完善从岗南引水的设想,从地形资料得知岗南水库的水可以引到元氏县八一水库。张文庆曾提出,渠从平山过,必须拉平山县参加,不然弄不成;水引不到元氏,元氏不参加。这个意见得到了水利科所有同志的赞同,所以一开始的思路就是从岗南水库引水到元氏县八一水库。高庚有诗为证“起自岗南至八一,渠道全长二百里,沿途经过平获元,灌溉三县七十万亩。”因为我们的渠道都在冶河上,引来岗南水库的水可以救济冶河上的诸条渠道,所以叫“引岗济冶”。 1966年初冬,当时主持县委工作的王明杰、杜英杰、赵长根、杨东升等同志听取工作汇报时,高庚根据水利科同志们的议论比较完整地总结出修引岗渠的设想,得到领导们的赞许。 1967年春,高庚、张文庆、黄力、张德恩(稍晚一点)等为了心中有底,和平山联系时说话有依据,到平山县地面勘察,为方便勘察工作,他们住在源泉渠里庄管理所,由里庄所四、五个人配合,勘察平山地面引岗渠渠线的走向,灌溉面积多少,占地多少,渠开多大等。 1967年雨季,一个晚上张永安、史际昌等听取防汛汇报时(抗旱、防汛两手抓),高庚又汇报从岗南水库引水的有关情况,领导让他们摸摸省地的态度。 1967年秋天,获鹿县领导及水利部门的同志和平山县的————领导及水利部门的同志多次会商修引岗渠,取得一致意见。 1967年秋天,获鹿县领导及水利部门的同志和元氏县的————的领导和水利部门的同志商谈,当他们得知岗南水库的水能到八一水库时,元氏县表示积极参与修建引岗渠。 1967年秋后,三县委托获鹿县起草文件,然后,三县一起找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地区很同意三县意见。 1967年秋后,地区领导和三县领导及有关人员给省里有关部门汇报,省里有关部门不同意。地区领导张屏东态度坚决,他说,这个事叫干也得干,不叫干也得干,先黑后红,一定干成。 1968年,征询设计方案。(这一年高庚调到拖拉机站,他不了解情况,需要找人座谈) 1969年春,获鹿县农业组组长赵长根、副组长高庚负责“抓革命、促生产”,县里给了他们100多干部,他们分了10个组下去调查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回来汇报时,大家的意见集中在一个水字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修“引岗济冶”是唯一办法。人们总结“吃水难,吃水难,天天三臭,苦辣咸;鸡粪、羊粪、猪狗粪,还有死猫死狗在里边”的顺口溜(人们还亲眼见到水窖里死蛇的皮骨)。山区、丘陵缺水的情况,更激起了人们兴修水利的热情。 1969年4月7日,测量(原《志》内容略) 1969年春末,获鹿县充分准备材料向地区水利局关键人物——副局长沈晓汇报,第一天去找,沈晓没有在,第二天是星期日,直接到他家汇报,人家老婆孩子正包饺子。沈晓放下手中的饺子,冲着高耿说小蛋蛋子来了(高庚个子小,不瘦),说着把他们领进了客厅。他们针对省里“效益搬家”的理由汇报“县里有多少人参加了调查,多少村、多少人、多少牛羊牲口没有水吃;那里的人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过很大牺牲,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那里现在成为灾区,需要救济,怎么说是效益搬家。”经过反复讨论,沈晓表示非常同情,他是修引岗的促进派。他当即表示,很快去省里汇报。省水利厅苏厅长,大胖子老头,整天迷着眼,眼睛一睁是很大的。他开始和地县的同志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地区里的同志使着眼色让县里的同志不要怕把话说完。后来他不和人们争论了,地区的同志又使眼色不让我们说话了。从那里出来,沈晓说,你们回去和县里说,让他们和地区领导说好,联系平山、元氏一块去攻省里的领导。(沈晓部队专业12级干部) 1969年10月初,获鹿县成立引岗济冶五人小组,缑增福、杜英杰、张文会、高绍书、高庚,研究决定引岗有关问题,地点在二街源泉渠办公的地方。他们研究下设物资组、谈判组、施工组。人们记得修引岗开始后工地需要木材,高庚领着干部到县直和公社找木材伐树很积极。 高庚,石家庄市桃园村人,1932年农历九月十四出生,1948年石家庄市一中肄业,1949年考入石家庄市师范没有去上学,在村里组织农业互助组、合作社。————入党,1952年到乡里半脱产,1956年脱产到振头区业余总校。1962年任黄壁庄公社副书记、副主任,兼黄壁庄水库获鹿县施工团团长,1965年3月后任水利科代科(局)长,1968年在拖拉机站任站长一年,后又调回水利局任局长。1974年任电力局局长,后调到正定县电力局任局长至退休。他作风民主、 团结同志,敢说敢做,事业心很强,受到人们的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