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乡镇村庄简况 > 内容阅读
白鹿泉乡及所辖村庄简况

上图:白鹿泉乡南部

白鹿泉乡〔Bai lu quan xiang〕,位于鹿泉市城区西南部,属山区乡。1996年1月,白鹿泉乡与梁庄乡合并为白鹿泉乡。

 

该乡境域东与城关镇毗邻,西、南与井陉县接壤,北与石井乡相连,总面积43.25平方公里。

两个乡合并后辖白鹿泉、东土门、西土门、郄庄、枣林、曹坊、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段庄、西薛庄、谷家峪、梁庄、武家庄、上聂庄、水峪、荷莲峪17个行政村。全乡2729户,9031人,其中男性4678人,女性4353人;土地12315亩,林地46727亩。

原梁庄公社人民1966年——1968年,自力更生修建了通往县城的公路。1973年——1975年在太平河源头修建了梁庄水库,可蓄水120万立方米。
山涧清泉,山腰绿树,环境幽雅,白鹿泉尤甚。省工人疗养院等单位早年就建于此,这里是居住、休养、游览的好地方。

梁庄大枣,白鹿泉香椿和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开发休闲旅游是这里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5年度,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39亿元,经济总收入实现2.67亿元,财政收入29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821元。


青银公路(青岛至银川)东西向穿过本乡中部,在西土门道口有分支(县道)贯穿原白鹿泉乡各村并通井陉县威州镇。
沿山公路(鹿泉市外环段),在本乡东部南北向通过,并和青银公路相交。
石太铁路在本镇南部东西向穿过,有头泉车站(在鹿泉、井陉交界处,靠井陉县头泉村较近)。
石家庄市垃圾处理场在原梁庄乡上聂庄村附近,有专用公路通石家庄市和鹿泉市城区,梁庄乡间公路和该路连通。

境内北部有名山莲花山(海拔507米)、抱犊寨(海拔575.4米)和名泉白鹿泉。
著名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居于莲花山下的吕氏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诗章。
明朝邑人杨睿,系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举人,累官寺丞,作《八景诗》曰: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霭凝,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
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
八景中白鹿泉乡有四景,即: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霭凝……残碑剥落遗韩庙……鹿泉水涌若珠倾。”
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太平河发源于本乡水峪,向西绕井陉县岳家庄、头泉折向东,经本乡纳白鹿泉之水东下入鹿泉市城区。

本乡境内“土门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要塞,秦末汉初“背水之战”之时,是赵国营垒。


区划归属

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获鹿县志》记载:
在城社管辖城内、东关、南关、西关、顺城关,并领村十七,海山岭、十里铺、高家庄、大毕村、小毕村、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东西土门、郄家庄、白家窑、胡申铺、西杨家庄、西薛家庄)。括号内为原白鹿泉乡管辖村。

郑家庄社领村二十,张家庄、杜家庄、郑家庄、李家庄、(聂家庄、武家庄、小梁家庄、水峪)、符家庄、申后、方台、横山、上庄、张营、南郭村、西王村、大谭村、小谭村、瓮村、台头。括号内为原梁庄乡管辖村。

二、民国时期
在城区即第一区35村编为35乡;
城内、东关、南关、西关、顺城关、海山岭、十里铺、高家庄、大毕村、小毕村、东马庄、西马庄、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张家庄、杜家庄、郑家庄、李家庄、符家庄、(聂家庄、武家庄、小梁家庄、水峪、东西土门、郄家庄、白家窑、胡申铺、西杨家庄、西薛家庄)。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三、抗日战争时期
初期,县城、铁路沿线敌强我弱,我方无区划设置。

获鹿路北
1940年初,日军对冶河以东地区各县实行了分割控制。8月,中共晋察冀四地委为了开辟获鹿、平山、井陉、正定四县接壤地带的抗日工作,决定将地处滹沱河以南,正太铁路以北,冶河以东,平汉铁路以西三角地带的获鹿县路北、平山县城东十六区、井陉县河东三区全部和四区之一部、正定县的大河一带合并建立新政区,并将这一新政区命名为建屏县,随即撤销获鹿(路北)县。1940年8月13日,中共建屏县委和建屏县政府在牛山村成立,机关驻地先后在牛山、上三汲、北七汲、庄沟、小陈庄、西回舍、封城等村,对外称派报社,至1945年11月,先后五个、七个区设置。

白鹿泉乡原属第一区,其中辖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

1945年4月,县委、县政府通过对一区、二区及五区所辖区域进行局部调整,增设了七区,共辖32个村庄。其中有从一区划来的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等14个村。


获鹿路南,1943年1月,中共元(氏)获(鹿)县委和元获县政府在井陉县长峪村成立。下辖五个区,获鹿路南村庄分属四区和五区。
西部山区一带属五区,其中辖水峪、荷莲峪、梁庄、武家庄等村和井陉县、元氏县临近村,亦称元井获区,至1945年2月。

1945年2月,(路南)县委、抗日县政府,在井陉县鸭庄成立。机关驻地有获鹿县的岭底、上寨、常河,元氏县的西岭底、北紫沟、高家峪以及井陉县的割髭岭的鸭庄,至1945年10月撤销。
下辖社区分三个阶段

①、2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2月——5月),沿袭了元获县时获鹿境内的设置:
梁庄(北)一带属五区即铜冶区,其中辖水峪、荷莲峪、梁庄、武家庄等村和井陉县、元氏县临近村庄。

②、3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5月——8月)
车行、韩庄、梁庄(北)一带属二区,其中辖上庄、梁庄、武家庄、水峪等村。

③、4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8月——10月)
申后、横山、梁庄(北)一带属二区,其中辖(梁庄、武家庄、水峪、菏莲峪、上聂庄)、下聂庄、黄峪等村。括号内为现原梁庄乡管辖村。


四、解放战争时期
获鹿路北:
1945年11月,中共冀晋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冀晋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牛山村建立中共获鹿(路北)县委和获鹿(路北)县政府。机关先后驻牛山、马山、宜安、南鲍庄、北鲍庄、西鲍庄、李村等地,县委对外称政治部。

1945年11月——1946年3月白鹿泉乡 属第七区,辖栈道、(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等城西诸村。括号内为原白鹿泉乡管辖村。
1946年3月并入第一区(管辖获鹿城西部乃至井陉县临近村庄)

1947年6月,上级决定正太铁路以北五里地以内划归获鹿(路南)县,和井陉(路南)县,随即区划改变。其余资料不详。


获鹿路南:
1945年8月,中共太行区第一地方委员会派员筹建中共获鹿(路南)县委员会,9月,路南县委正式成立,10月县政府成立,对外称路南县独立营政治处。先后四、三个区设置,北梁庄一带皆属二区。

二区,(梁庄、武家庄、水峪、菏莲峪、上聂庄)、下聂庄、黄峪、李家庄、杜家庄、张家庄、郑家庄、符家庄、横山、申后、方台等村。(1945年10月——1946年6月)括号内为原梁庄乡管辖村。

二区,(梁庄、武家庄、水峪、菏莲峪、上聂庄)、下聂庄、黄峪、李家庄、杜家庄、张家庄、郑家庄、符家庄、横山、申后、方台、大车行、小车行、韩庄、辛庄、钟家庄、洞沟、王家庄、大宋楼、小宋楼、南庄、大王庙、庄窝、谷庄等村,机关驻地水峪。(1946年6月——1947年12月)括号内为原梁庄乡管辖村。


五、解放以后
1948年1月12日,获鹿县路南、路北合并,获鹿县划为10个区(市), 县城西部的庄子头区和后来的土门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庄子头区:(1948年1月——4月为一区)驻庄子头,其中辖(武家庄、梁庄、上聂庄、水峪、荷莲峪、郄庄、东土门、西土门、曹坊、枣林、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段庄、西薛庄、白鹿泉、谷家峪)、北薛庄、石井等42村。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第二阶段:土门区(1948年4月——9月为七区)井陉县的村庄划回去以后,其他村庄划为七区,驻地迁至土门。其中辖(武家庄、梁庄、上聂庄、水峪、菏蓮峪、郄庄、东土门、西土门、曹坊、枣林、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段庄、西薛庄、白鹿泉、谷家峪)、北薛庄、石井等28村。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第三阶段:土门区(1948年9月——1949年9月为一区)驻地土门。其中辖(武家庄、梁庄、上聂庄、水峪、菏蓮峪、郄庄、东土门、西土门、曹坊、枣林、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段庄、西薛庄、白鹿泉、谷家峪)、北薛庄、石井等28村。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六、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沿袭一区(土门区)。第一区,驻土门,其中辖(上聂庄、梁庄、水峪、荷莲峪、武家庄、东土门、西土门、枣林、曹坊、白鹿泉、郄庄、东胡申、西胡申、谷家峪、杨庄、段庄、西薛庄)、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等27个行政村。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1950年1月20日,获鹿县划为8个区,第一区,驻土门,其中辖(上聂庄、梁庄、水峪、荷莲峪、武家庄、东土门、西土门、枣林、曹坊、白鹿泉、郄庄、东胡申、西胡申、谷家峪、杨庄、段庄、西薛庄)、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黄岩、张庄、封庄、东庄、南海山、北海山、海山岭、东辛庄、小曹庄36个行政村。括号内为现白鹿泉乡管辖村。


1950年5月,获鹿县划为6个区,一区(城关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