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1日,日军占领获鹿县,不久,中共北方局撤销平汉线省委,以正太铁路为界,成立冀晋豫省委和晋察冀省委。之后,获鹿县便被分为三块。
1、1937年10月获鹿沦陷以后,南区人民经常遭到日军、土匪和国民党散兵的骚扰。同年12月,南区群众为了保护自己,铜冶以西、横山以南的多数村庄,自发出钱买枪,组织武装,成立联庄会。联庄会有人枪200余,这支武装队伍不仅抵御了土匪、散兵,而且也打击了日伪军。 2、1938年5月,八路军冀晋豫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桂干生率部来获,收编了上寨、北寨、南寨、任村的联庄会武装队伍。6月,成立获鹿南区游击队,受获鹿南区抗日政府领导,建制两个班,共有人枪各20余。 3、1938年9月,冀晋游击队派人,将南区游击队改编为冀晋游击队第二十九大队。获鹿南区游击队至此结束。
1、1938年10月,王春泰在八路军桂干生支队协助下,策反了一支在留营一带活动的日伪清乡队,人枪各30余。同时又扩充了一些新兵,建立了八路军太行二大队获鹿独立营,编制两个连,共60余人,隶属获鹿南区政府,在获鹿南区范围内活动。 2、1939年8月,王春泰叛变投敌,招致独立营人员全部被捕。之后,王春泰被锄奸组枪毙。
1、1937年12月,八路军三八五旅一部,扫除了日军在获鹿路南建立的维持会、清乡队,获鹿(路南)县同元氏县建立了元获抗日县政府。 2、1838年2月,县长卢世年奉命率部转移,元获抗日县政府至此结束。
1、1938年6月,中共党员刘通海受赞皇中心县委派遣,以冀西民驯指导特派员办事处工作队身份到获鹿(路南)区负责党务工作。 2、1938年6月,冀西民驯指导特派员办事处和八路军井(陉)获(鹿)独立营,在北寨村召开有30多个村的代表参加的大会。通过选举,成立获鹿(路南)抗日区政府(因国共合作,此前国民党先行成立了有谷萼楼为县长的获鹿路南县政府,驻常河。为了执行统一战线,我方称区政府)。 区长: 工作机构: 秘书(1938年7月——1940年1月) 组训股:负责南区党务(1938年6月——1939年8月) 武装股:组建南区武装,并保证区委、政府安全(1938年6月——1940年1月) 经济股:为地方政府筹粮筹款(1938年6月——1940年1月) 宣传股:印制小学课本、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宣传抗日救国主张(1938年6月——1940年1月)。 区政府驻地先后在北寨、上寨、南寨、岭底、水峪,环境恶化后转移到井陉县的长峪、石佛等地。这是在获鹿县境内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组织。 3、1939年8月,中共井陉(路南)县委建立中共获鹿(路南)区委员会,对外称八路军获鹿县工作团,区委书记齐凤祥,组织委员张二秋,宣传委员刘通海。区委驻地梁家庄、南寨和井陉县的长峪、石佛等地。
1、1939年11月,撤销中共获鹿(路南)区委员会,建立中共获鹿路南县工作委员会,对外称八路军获鹿县工作团。隶属于中共冀晋豫区第二地方委员会。机关常驻井陉县长峪村南沟和获鹿县牛家庄及元氏县北马村。1940年6月,将中共获鹿路南县工作委员会撤销。 书记: 组织委员:张二秋 2、1940年1月,冀晋豫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获鹿(路南)建立抗日县政府,县长乔国铨,原获鹿(路南)抗日区政府降格为抗日县政府所属的区政府,区长刘文勇。 3、1940年6月,冀晋豫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获鹿路南县抗日政府撤销,撤销获鹿路南县抗日县政府后,南区政府改属井陉(路南)县领导。区政府机关常驻梁家庄、岭底、北寨、南寨、常河及井陉县的长峪、石佛等地。1942年12月,撤销获鹿南区抗日政府。 区长: 刘文勇1940年6月
1943年1月,获鹿路南第二次和元氏县部分地区建立元获县(在井陉县的长峪村成立),区长刘文勇。 此时,下辖5个区,获鹿县村庄分属四区和五区。 四区主要管辖莲花营、南张庄、李家庄、寺家庄、东营、高迁、良政、山尹村、东郭庄、西郭庄等村和元氏县的城郎等村,因此,亦称元获区。 区委书记: 区 长: 副 区 长: 副政委 副队长
区委书记: 区长: 副区长: 副队长: 副政委:
1、1944年冬,中共太行区第一地方委员会派遣20多名工作人员,到元氏县割髭岭筹建获鹿路南抗日县政府。 2、1944年8月,中共太行区第一地方委员会,在石门外围的西南一带村庄,建立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永壁、东良厢、西良厢等村改属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 3、1945年2月,元(氏)获(鹿)县分设,获鹿县路南抗日县政府在井陉县鸭庄成立。 代理县长: 县长 隶属于太行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活动范围除获鹿县路南以外,有元氏县西北部城郎、北紫沟、南紫沟、王家庄等村,井陉县东南部长峪、金柱、苗峪、前亭、后亭、石佛等村,机关驻地获鹿县的岭底、上寨、常河,元氏县的西岭底、北紫沟、高家峪以及井陉县的割髭岭的鸭庄。1945年10月,太行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将获鹿(路南)县抗日政府撤销。 (一)、工作机构: 公安局长 民教科长 财粮科1945年2月——1945年10月 总务股长1945年9月——1945年10月
(三)农民抗日救国会主席
四区,区委书记张文华兼区长,副区长李士聚,区武委会主任高山宝,区农民联合会主任刘景合; 五区,区委书记高义魁兼区长,副区长李士英
一区,上寨、南寨、北寨、梁家庄、常河、岭底、任村、南铜冶、北铜冶、西铜冶、南甘子、北甘子、南故邑、北故邑、羊角庄。 区委书记张毅,区长赵春禄,区武委会主任高山宝。 二区,大车行、小车行、韩庄、钟家庄、大宋楼、小宋楼、上庄、梁庄、武家庄、水峪等村。 区委书记高义魁,区长——,区武委会主任——。 三区,山尹村、山南张庄、东郭庄、西郭庄、寺家庄、东营、高迁、东平同等村。 区委书记张文华兼区长,副区长李士聚,区农民联合会主席崔书铭。
一区,上寨、南寨、北寨、梁家庄、常河、任村、南铜冶、北铜冶、西铜冶、南甘子、北甘子、南故邑、北故邑、羊角庄。 区委书记张毅,区长赵春禄,区武委会主任高山宝,区农民联合会主席刘景合。 二区,梁庄、武家庄、水峪、菏莲峪、上聂庄、下聂庄、黄峪、李家庄、杜家庄、张家庄、郑家庄、符家庄、横山、申后、方台等村。 区委书记赵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