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沿革概述 > 内容阅读
建国后社区乡镇设置和村庄归属

1949年10月,各区设区公所。1950年2月,区公所改为区政府。
一、获鹿县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20日设九个区及城关区,228(6)村。

第一区,驻土门,辖张家庄、杜家庄、大李庄、下聂庄、郑家庄、符家庄、上聂庄、梁庄、水峪、荷莲峪、武家庄、东土门、西土门、枣林、曹坊、白鹿泉、郄庄、东胡申、西胡申、谷家峪、杨庄、段庄、西薛庄、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27个行政村。

第二区,驻牛山,辖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马山、新寨、王村、于家庄、岭口、高家窑、东焦、牛山、宜安、裴村、北胡庄、南胡庄、王屋、天井沟、黄岩、张庄、封庄、东庄22个行政村。

第三区,驻小毕村,辖南海山、北海山、海山岭、东辛庄、小曹庄、大毕村、小毕村、双庙、曲寨、南故城、北故城、山前封庄、同阁、邵营、霍寨、城东桥、徐家庄、东马庄、西马庄、高庄、南新城、北新城、于底、村岳、康庄25个行政村。

第四区,驻李村,辖李村、张堡、南白沙、北白沙、北庄、沿村、田村、黄壁庄、上黄壁、下黄壁、上吕、前东毗、后东毗、郑村、邓村、灰壁、小壁、秦庄、百尺杆、阎同、许营、屯头22个行政村。

第五区,驻上京,辖大河、孟同、贾村、北高庄、小河、杜童、纸纺头、南落凌、中落凌、北落凌、前杜北、后杜北、陈村、上京、小马村、东营、西营、南高基、肖家营、前太保、后太保21个行政村。

第六区,驻方村,辖东荆壁、西荆壁、宋村、东尹村、南栗村、东羊市、西羊市、南焦、四屯、段同、楼底、南王村、秦家庄、位同、下户庄、南留营、南位、南郄马、北郄马、东许营、西许营、贾村、小于底、小马村、邵家庄、赵卜口、方村27个行政村。

第七区,驻永壁,辖永壁、高迁、东营、寺家庄、平同、良政、南降北、北降北、留村、李家庄、南龙贵、西龙贵、宫家庄、岗上村、东良厢、西良厢、莲花营、南杜村、牛家庄、十里尹村、南张庄、小张庄、耿家庄23行政村。

第八区,驻大车行,辖大车行、南庄、小宋楼、大宋楼、台头、上庄、张营、孔寨、石桥、方台、西简良、申后、横山、南辛庄、王家庄、小李庄、洞沟、韩庄、谷庄、小车行、庄窝、钟家庄22个行政村。

第九区,驻南铜冶,辖南铜冶、北铜冶、西铜冶、南甘子、北甘子、羊角庄、南故邑、北故邑、南寨、北寨、上寨、桥门沟、梁家庄、常河、岭底、东任村、西任村、南任村、韩家园、张家庄、山尹村、南平同、东郭庄、西郭庄24个行政村。

城关区,驻城关,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杨家庄、曹庄15个行政村。
(获鹿县组织史资料183)

二、获鹿县1950年1月——5月八区设置,228村。

第一区,驻土门,辖张家庄、杜家庄、大李庄、下聂庄、郑家庄、符家庄、上聂庄、梁庄、水峪、荷莲峪、武家庄、东土门、西土门、枣林、曹坊、白鹿泉、郄庄、东胡申、西胡申、谷家峪、杨庄、段庄、西薛庄、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黄岩、张庄、封庄、东庄、南海山、北海山、海山岭、东辛庄、小曹庄36个行政村。

第二区,驻大车行,辖大车行、南庄、小宋楼、大宋楼、台头、上庄、张营、孔寨、石桥、方台、西简良、申后、横山、南辛庄、王家庄、小李庄、洞沟、韩庄、谷庄、小车行、庄窝、钟家庄、于底(含岳村铺)、岳村、康庄、南新城、北新城、徐家庄、东马庄、西马庄、东庄、高庄32个行政村。

第三区,驻铜冶,辖南铜冶、北铜冶、西铜冶、南甘子、北甘子、羊角庄、南故邑、北故邑、南寨、北寨、上寨、桥门沟、梁家庄、常河、岭底、东任村、西任村、南任村、韩家园、张家庄、山尹村、南平同、东郭庄、西郭庄24个行政村。

第四区,驻李村,辖李村、张堡、南白沙、北白沙、北庄、沿村、田村、黄壁庄、上黄壁、下黄壁、上吕、前东毗、后东毗、郑村、邓村、灰壁、小壁、秦庄、百尺杆、阎同、许营、屯头、高家窑、王屋、天井沟、岭口、于家庄、牛山、东焦、宜安、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马山、新寨、裴村、北胡庄、南胡庄、王村、同阁41个行政村。

第五区,驻上京,辖大河、孟同、贾村、北高庄、小河、杜童、纸纺头、南落凌、中落凌、北落凌、前杜北、后杜北、陈村、上京、小马村、东营、西营、南高基、肖家营、前太保、后太保、大毕村、小毕村、霍寨、曲寨、双庙、邵营、山前、南故城、北故城、城东桥31个行政村。

第六区,驻方村,辖东荆壁、西荆壁、宋村、东尹村、南栗村、东羊市、西羊市、南焦、四屯、段同、楼底、南王村、秦家庄、位同、下户庄、南留营、南位、南郄马、北郄马、东许营、西许营、贾村、小于底、小马村、邵家庄、赵卜口、方村27个行政村。(1950年1月成建制划归栾城县)

第七区,驻永壁,辖永壁、高迁、东营、寺家庄、平同、良政、南降北、北降北、留村、李家庄、南龙贵、西龙贵、宫家庄、岗上村、东良厢、西良厢、莲花营、南杜村、牛家庄、十里尹村、南张庄、小张庄、耿家庄23行政村。

第八区,驻城关,辖一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杨家庄、曹庄15行政村。(1950年2月7日,奉命将第八区改为第一区。
(获鹿县组织史资料184)

三、获鹿县1950年6月——1953年夏五区设置,202村。

第一区,驻城关,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杨家庄、曹庄、横山、申后、大毕村、张庄、杜家庄、下聂庄、大李庄、郑家庄、符家庄、南海山、北海山、东辛庄、小曹庄、海山岭、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山后张庄、东庄、封庄、(高家窑)、黄岩、东土门、西土门、曹坊、枣林、郄庄、白鹿泉、东胡申、西胡申、西杨庄、西薛庄、段庄、谷家峪、黄峪、武家庄、上聂庄、水峪、荷莲峪、梁庄55个行政村。(1950年6月开始时)

第二区,驻永壁,辖永壁、东营、寺家庄、高迁、平同、良政、南降北、西龙贵、李家庄、北降北、西良厢、南龙贵、南杜村、留村、岗上村、东良厢、宫家庄、莲花营、牛家庄、十里尹村、小张庄、耿家庄、南张庄、上庄、台头、方台、孔寨、西简良、石桥、张营30行政村。

第三区,驻南铜冶,辖南铜冶、北铜冶、南甘子、北甘子、山尹村、西铜冶、南平同、北故邑、东任村、西任村、南任村、东郭庄、羊角庄、南故邑、上寨、梁庄、岭底、韩家园、西郭庄、大宋楼、南庄、大车行、山南张庄、乔门沟、常河、南寨、北寨、庄窝、韩庄、小李庄、小车行、谷庄、洞沟、南辛庄、小宋楼、钟家庄、王庄37个行政村。

第四区,驻李村,辖李村、张堡、南白沙、北白沙、北庄、沿村、田村、黄壁庄、上黄壁、下黄壁、上吕、前东毗、后东毗、郑村、邓村、灰壁、小壁、秦庄、百尺杆、阎同、许营、屯头、高家窑、王屋、天井沟、岭口、于家庄、牛山、东焦、宜安、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马山、新寨、裴村、北胡庄、南胡庄、王村、同阁41个行政村。

第五区,驻大河,辖大河、小河、村贾、孟同、南落凌、中落凌、北落凌、纸纺头、杜童、陈村、前杜北、后杜北、南高基、前太保、后太保、东营、西营、肖家营、上京、小马村、于底、岳村、康庄、南新城、北新城、徐家庄、城东桥、北高庄、霍寨、东马庄、西马庄、南高庄、小毕村、邵营、南故城、北故城、双庙、曲寨、山前、留庄40个行政村。(驻地1955年由上京迁大河)

(获鹿县组织史185页


四、1953年5月——1956年7月下设63个乡镇。
1953年根据中央关于政权组织“四实三虚”的原则,即中央、省、县、乡为一级政权组织,大行政区、专区、区都是督促检查机关的原则,区政府又改为区公所,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获鹿镇(区级),(1953年7月——1956年7月)辖一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这时部分街合并,成为八个街,贺庄归二街)曹庄、杨庄10个行政村。(1953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从一区划出)

第一区
申后乡,辖申后、横山、符家庄。
杜家庄乡,辖杜家庄、张家庄、郑家庄。
大李庄乡,辖大李庄、下聂庄、黄峪。
梁庄乡,辖梁庄、武家庄、上聂庄、水峪、荷莲峪。
西土门乡,辖西土门、东土门、曹坊、白鹿泉、郄庄、花园、枣林。
东胡申乡,辖东胡申、西胡申、谷家峪。
西薛庄乡,辖西薛庄、西杨庄、段庄。
石井乡,辖石井、北薛庄。
栈道乡,辖栈道、岸下。
黄岩乡,辖黄岩、天井沟。
山后封庄乡,辖山后封庄、高家窑、张庄、东庄。
北海山乡,辖北海山、海山岭、南海山、辛庄。
(1953年5月以后,12个乡41个村)

第二区
永壁乡,辖永壁村。
李家庄乡,辖李庄、耿家庄、南张庄、莲花营、岗上。
西良厢乡,辖西良厢、东良厢、南杜村、小张庄。
北降北乡,辖北降北、南降北。
寺家庄镇,辖寺家庄。
南龙贵乡,辖南龙贵、西龙贵。
东营乡,辖东营。
高迁乡,辖高迁、平同、良政。
台头乡,辖台头、上庄。
宫家庄乡,辖宫家庄、十里尹村、留村。
张营乡,辖张营、西简良、石桥、孔寨、方台。
(1953年5月以后,11个乡镇辖29个村)
(1956年4月9日,张营、西简良、石桥、孔寨划归石家庄市,方台划入申后乡。)“牛家庄”?

第三区
南铜冶镇,辖南铜冶。1955年8月北铜冶乡、南甘子乡并入后改设南铜冶乡。
北铜冶乡,辖北铜冶、西铜冶。
南甘子乡,辖南甘子、北甘子、羊角庄。
西任村乡,辖西任村、东任村、南任村、岭底。1955年8月南故邑乡并入。
南故邑乡,辖南故邑、北故邑、桥门沟。
山尹村乡,辖山尹村、南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