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红色链接 > 红色链接 > 内容阅读
饮水思源 看毛泽东如何开基立业(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当代中国史研究》撰文

 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2009年12月25日09:2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摘 要]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 主,一个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东方大国的国际地位,这些都是毛泽东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作出的 历史性贡献。这些贡献集中到一点,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筚路蓝缕、开基立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历史贡献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五四运动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伟大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五四运动优良传统的最好继承者,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历时28年之久,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创建,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打开了通途。

中国共产党讲民主,同过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政治力量的最大区别,就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要求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最广泛的民主,也是最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民主。

在人民民主问题上,毛泽东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途径。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对黄炎培先生说过,中国共产党可以不重蹈历史覆辙,可以避免“历史周期律”,那就是靠人民民主,让人民起来监督自己的政府,使政府不致政息人亡。民主作为政治诉求往往是理念的、抽象的,但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却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一个执政党要把自己关于民主的理解从诉求变为制度,往往要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很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毛泽东主持起草的第一部宪法里,就贯穿着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人民民主、人民幸福这一神圣而庄严的追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成为它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拥护者。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作顽强 的斗争。毛泽东亲自领导了“三反”运动,严厉惩处了贪污腐败分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又开始探索通过共产党开门整风的办法,来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个好办法,而这正是他在探索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从正确的命题出发而导致错误结果的开始。实践证明,“四大”既脱离了社会主义民主,也脱离了社会主义法制,不是一个成功的探索。

20世纪6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四清”运动以后,毛泽东感觉用了许多办法自上而下地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他想探索用自下而上的办法,通过“四大”的方式,用群众运动来解决党内的“反修防修”问题。这就有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然而,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把已有的民主与法制彻底打破。在“文化大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群众运动被推向了极端。毛泽东没有预料到,原先曾经得心应手的群众运动,一旦脱离了党的各级领导,竟会发展到失控的地步;更没有料到,党内少数野心家和社会上的打砸抢分子沆瀣一气,利用群众运动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那时,也有貌似民主的“大民主”,实际上却是无政府主义的动乱。在极少数野心家、阴谋家和打砸抢分子的怂恿下,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而“文化大革命”滥用“民主”、滥用“群众运动”的恶果就是导致了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被严重破坏,甚至是被践踏。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从反面证明:人民民主和群众运动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由此,我们逐渐走上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这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4]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这同样是毛泽东等开国元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多党竞选和三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来取得自己的执政地位,这是历史演变而来的,不是人为的设计。

由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靠合法竞选取得的,而是通过带领中国人民长期进行武装斗争,流血牺牲取得的。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执政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制度不允许中国共产党有合法竞选的地位。不要说共产党没有这种地位,就连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民主党派也没有这样的地位。怎么办?所以毛泽东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只能走武装革命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数千万英烈的牺牲为代价,终于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才有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这个地位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所公认的,并且写入《共同纲领》和宪法之中。因此,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决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发展中国。在我国宪法的序言里,郑重地记载了这段历史:“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1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在国家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这是毛泽东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大的政治遗产。

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撼动了这一点,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亡党亡国。不要说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连民族独立都谈不上,中国很可能四分五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另外,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在中国,谁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苏联解体的情况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因此,只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就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体的,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分割的。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最大的政治遗产,也是从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所一脉相承、始终坚持的根本点。动摇了这一点,将会国无宁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有一个如何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过一些探索和尝试。建国之初,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上有过很好的设计,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制度。这些制度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至今,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探索,那就是党和国家的权力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建议作出两项重要调整:第一,党中央分为一线、二线,毛泽东处于二线,放手让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在一线主持党政日常工作;第二,中央设立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处理党政日常工作。这一中央领导体制,中间虽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基本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以前。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遭到严重破坏。随后,在党的九大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所谓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再加上实际上存在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占了上风,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使 我们在如何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问题上的探索走到了歧路上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这时起提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呢?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还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4](pp.26,24)  总的原则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上这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得来最主要的经验。

 

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面封锁和遏制。如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