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红色链接 > 红色链接 > 内容阅读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淮安成立

2009-07-18 09:52作者:顾雷鸣  来源:新华报业网

 

7月17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首个二级学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江苏淮安成立。

冷溶(左5)、梁保华(右5)、杨新力(右3)、刘永忠(右2)等出席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记者  曹 政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廖心文(资料照片)

 

 新华报业网讯 7月17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首个二级学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江苏淮安成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

 冷溶在讲话中说,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是落实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批准成立的第一个二级学会。成立这些学会,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和组织全国有关的研究力量,对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研究和宣传。关于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今后的工作,他指出:首先,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关于周恩来生平业绩的研究和宣传。深刻认识他为我们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领域探讨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以服务于今天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其次,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周恩来思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将对周恩来同志思想的研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周恩来精神风范的研究和宣传。把对周恩来同志精神风范的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用他的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激励党心民心,弘扬高尚情操,引领社会风气,树立主流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梁保华在讲话中说,周恩来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彪炳青史的功勋。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不懈探索和实践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周恩来同志的不朽业绩、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光辉品格,犹如巍巍丰碑,永远屹立在祖国大地上,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江苏淮安是周恩来同志的诞生地。周恩来同志对家乡的亲切关怀,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爱,对江苏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寄予的殷切期望,是感动、激励和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毕生奋斗和追求的伟大理想,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敬爱的周总理的是,一代一代江苏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今天的江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正在化为美好的现实。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周恩来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他的崇高思想、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把周恩来同志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梁保华说,深入研究周恩来,大力宣传周恩来,永远学习周恩来,是总理家乡人民的愿望和责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对于江苏的周恩来研究工作、党史研究工作以及宣传思想工作都是有力的推动。我们要把学习研究周恩来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努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和江苏省、淮安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原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同志亲属、研究周恩来思想生平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周恩来纪念地的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成立大会。会后,分别举办了“周恩来与新中国”学术研讨会和“同铸丰碑、共创辉煌”周恩来纪念地论坛。

 在成立大会之前举行的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邀请金冲及担任名誉会长,石仲泉等11人担任顾问,廖心文当选会长。 (顾雷鸣)

(新民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