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看华西,鹿泉看曲寨”。这是鹿泉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提出的口号。市委期望,通过抓示范,带全盘,万马奔腾,带领全市人民奔小康的大好局面。 鹿泉市大河镇曲寨村,坐落在九里山前虎头垴下的引岗渠畔,距鹿泉市区6公里。全村530户,2300人,耕地1200亩。长期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一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村庄,一群有史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用他们开山劈岭的粗糙大手,绘制着社会主义的宏图,开创着集体经济的伟业。近几年来,村党委、村委会在书记胡计辰、村主任高东喜的率领下,发扬引岗精神,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路子,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管理,规模经营,坚持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步一层天,作出了骄人的业绩。2004年,由鹿泉市一个县级市的典型跃升为石家庄市“百强村”第一,成为农村发展的缩影。曲寨村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被河北省农工部、省小康办列为“河北省小康建设示范村”,被省市命名为“农村现代化试点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在20世纪60、70年代,曲寨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人均收入还不足百元呢。在修建引岗渠之前,横在曲寨村致富路上有两座大山。一是干旱缺水;二是一穷二白。怎样铲掉这两座大山呢?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大讨论,寻求快速发展的途径。曲寨人不会忘记,在大战引岗的岁月里,奋战在冶河渡槽上,他们用自己拉锄掖耙的大手,托起一孔又一孔渡槽,用不屈的脊梁撑起人造彩虹。他们说,冶河渡槽这座河北省最复杂的工程还难不住我们,人世间还有什么沟坎能阻挡我们的前进呢?经过讨论,他们认真分析了本村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在曲寨,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建成高度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铲掉一穷二白的大山。通过不断地实践,曲寨人逐步摸索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曲寨特色的致富之路。 于是,富于创造精神的曲寨人,迈开他们的双脚,阔步行进在共同致富的大道上。 曲寨村的集体企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1976年,也就是引岗渠全线通水后的第二年,曲寨人建起第一个曲寨村采石厂。曲寨人开天辟地第一回兴建村办集体企业,也是他们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977年,曲寨人迈开第二步,开始利用采石厂所得的盈余,投资八万元,建起一座科技含量很高的精密铸钢厂。在引岗精神鼓舞下,曲寨人放开手脚,兴办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劲头更大了。曲寨村有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村委班子。班子内有五个村干部,其中有三个在外跑项目,跑资金;“坐阵”的村主任办公室内赫然写着“善于谋划,开拓市场,殚精竭虑,致富全村”十六个大字。十六个大字就是他们的铮铮誓言,字字脆响,力顶千钧,在曲寨村涌动起团结奋进的春潮。村委会从实际出发,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增加收入,扩大规模为重点,大胆尝试,狠抓投入,敢上大项目;利用优势,再造优势,雷厉风行地发展集体经济,一步一个脚印,以滚雪球的方式把发展集体经济推向一个又一个峰巅。现在,起步于1976年的曲寨村办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由省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拥有注册资金40589万元,形成造纸、精密铸钢、水泥、不锈钢及服务业、农业六大主导产业。集团公司下辖“远大工业公司”、“顺发工业公司”、“东方工业公司”、“水泥公司”、“旋窑水泥公司”、“服务公司”等七大公司,从业人员5000人,总投资177616万元。 集团公司所属的顺发工业公司、远大工业公司,现有年产15万吨16条造纸生产线,生产的各类纸张销往华北、华中、华南等地1000多个厂家。目前,为了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上大限小,淘汰档次低、附加值低的小型造纸生产线。曲寨人响应鹿泉市政府的号召,狠下决心,计划淘汰低档次生产线15条,投资1.4亿元,改建两条年生产5万吨涂布白卡纸的大型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创产值6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曲寨的造纸业生产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东方工业公司是铁道部的定点生产厂家,为铁道部各机车车辆厂提供各种机车配件,年产各种铸件6000多吨。鹿泉市九里山下,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曲寨村,竟也办起了铁道部的定点厂,操持着神州大地上一条条奔驰的长龙驶向远方。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世人对曲寨人不能不刮目相看。 河北曲寨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曲寨”、“曲峰”、“抱犊寨”牌水泥,获得河北省建材局“河北名牌”产品称号,年产各种型号的水泥20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已经成为鹿泉市曲寨村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年,日产五千吨熟料的三线水泥生产线正在紧张地做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旦建成投产,曲寨村的水泥生产将再创辉煌。 有胆有识的曲寨人,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意识到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并配备了先进的设备硬件,为培养下一代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曲寨人不仅投巨资兴办学校,还走出去,与各名牌大学联系,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建立了委培协议,为村办企业培养高级人才。现在,曲寨村共委培有专长的大学生142名,其中已有81名毕业回村,成为村办企业的骨干力量和急需的知识型管理人才。曲寨人站得高,看得远,和省内外大学联姻培养自己的专门人才,不失为英明之举。思考曲寨的发展之路,这无疑是曲寨村办企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奥妙。 有胆有识的曲寨人,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迈开双脚,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着,疾飞着。行进到2004年,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83亿元,实现利税849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元,这和起步前的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目前,这个村的农民全部住进了漂亮的单元楼,村内街道全部硬化,水、电、暖、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小康建设示范村率先步入了小康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