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为咱修“引岗”
是谁为咱修引岗——
是获鹿县原县委书记缑增福、副书记杜英杰等领导们,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修引岗。
看:咱获鹿县的领导们,
他们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走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
看到水源短缺、禾苗枯萎,
山区丘陵群众糠菜半年粮。
他们为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官的有科学头脑,
领导者有才华和智慧,
他们胸有大志,敢想敢干,
纵览平山、获鹿、元氏地形,
绘出了修建引岗的宏伟蓝图。
决定把岗南水库的水引向获鹿、元氏,
彻底改变山区、丘陵的缺水状况。
今春4月4日清明节那天,
鹿泉市老干部局组织我们
去引岗纪念碑前祭奠烈士们。
少先队员们手拿白花、青年团员们手提花篮、
老干部手捧挽联,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们三鞠躬,
并发誓言:
“你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你们的
精神将世世代代相传。”
驱车来到冶河大渡槽,
远看似青龙,腾空而起、横卧长空。
龙头向西撅起吸引岗南水,
龙尾向东流进七亩隧洞,
形态非常壮观。
1969年11月4日,
修引岗的号角吹响,
十万引岗大军浩浩荡荡,
奔向各自的主战场。
明渠、隧洞、渡槽同时修,
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
任务艰巨、困难大,
引岗大军都不怕。
我的口号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冶河渡槽更艰险,
石料要从挂云山拉,
大车运来、小车推、
到了工程地用人背。
工匠巧手凿得石料平又齐,
垒得桥墩像擎天柱,
敢与太行山峰比高低。
工程艰险、任务大,
政委、团长和咱一起干,
亲监指挥想办法。
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
把大石头抬上26.3米高的桥空上,
工人们就像是上了半天云。
就这样建成48座大桥孔,
托起1170米长的冶河大渡槽。
就现在看上又雄伟、又眼晕,
可真是了不起啊!!!
获鹿人民决心大
勒紧裤腰带
砸锅卖铁要修引岗渠。
他们吃的饼子就盐菜,
喝的酱油对菜汤。
一年四季苦战在工地上。
他们冒严寒、顶酷署,
披星戴月鏖战在引岗。
修渡槽、修倒虹吸、凿隧洞,
纵横交错真科学,
天旱浇灌农田,
涝年提闸排水,
大渡槽的安全能确保。
我引岗大军在太行山东麓丘陵上,
他们逢山开凿遇沟架槽,
开凿了弯延崎岖的引岗灌渠,
修成了从平山,经获鹿,到元氏八一水库全长102
公里的引岗灌渠,
在1974年全线通水啦!!!
61万人展开了笑颜,
灌溉了56万亩农田。
天旱浇地、保丰收,
不用水时,往龙凤湖和八一水库储水,
并还能回补地下水资源,
使山丘上果树成行,
使我县农业产量增长了10倍多,
使我县农业旱涝保丰收。
工业大上,经济腾飞,
使我市进入全省十强县之首。
现在到处一片橄榄绿,
好几处成了旅游风景区。
就现在的百姓回忆说:
那一任领导真是好带头人、
人民的好公仆。
我们这任领导,
更有开拓精神,与时俱进!
奋发图强,为我市早日奔小康,而贡献力量。
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