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情》 > 第三编 永恒追忆 > 内容阅读
缅怀铁汉子团长史永计 何群德

1947年石家庄解放了,1948年我和史永计一块考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在那里我们相识了。他是赵陵铺人,离家近,是走读生。一天,下了大雪,他到校最早,扫了本班门前雪又扫邻班,受到学校表扬。类似这样的好事他不知做了多少,学校经常表扬他。1951年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我展转到了教育战线。那时赵陵铺归获鹿县,他参加工作到了公安局。
“获鹿县西靠山,十年就有九年旱”,这个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每每听到这个歌儿,心里就辛酸……。
党领导人民建了源泉渠,环山渠,因水量小又建引岗渠,这一举措给这一代人增添了大的福气,这可真使这块山地变成聚宝盆了。
在修引岗渠时有个困难地段叫王常峪。党选派了得力干部史永计为副团长,那年,他才36岁。他以共产党员的目标要求自己,决心带好一班人,干出业绩向党汇报。工地在他的带动下,首创全线第一好成绩,他和民工们,同劳动,同食宿,带头拼命干,曾创造日掘进11.2米最高纪录,由于他吃苦耐劳,遇到险情冲在前,被民工们誉为铁汉子团长。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在塌方严重险区“老虎口”,分秒必争地连续奋战七个多小时,工程前进了一大截。当民工人们准备胜利收工时,他在最后收尾,这时忽听,“轰隆”一声响,又有塌方了大石头把他挤住,当同志们赶来救他时,他断断续续说:“快、快,里面还有人呢”话没说完,闭上了眼睛。
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的口号是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要在引岗渠上发热和光,要做创时代大业的人。史团长没有死,获鹿县委会申报,经省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老同学走了,他走的重如泰山。一条二百多里,22个流量的渠水,似金像银滚滚流淌,旱庄引水来,人民喜洋洋,44万亩沟坡旱地麦浪滚滚,山川果实累累,稻麦飘香……
30多年来,给三县及周围县市带来巨大影响,获鹿的经济、环境等有了较大的发展。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人才、农业增了收。抽样检查,获鹿县1974年亩产190公斤,1986年亩产358公斤,1974年人均收入80元,1993年为924元。史永计把最宝贵的生命献在引岗渠上,获鹿县委等为纪念24位献身者,为激励后人,在县城太平河的南岸,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引岗渠纪念碑亭,“引岗渠纪念碑”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更显得耀眼夺目,参观人络绎不绝。他走时离现今已有30多个念头,每想起他,心中一股力量在升腾。当今党中央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奔小康,一浪高一浪,向老同学学习,让鹿泉更辉煌。
2004年5月20日
注: 何群德,鹿泉市小毕村人,退休前系大河镇教委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