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情》 > 第二编 峥嵘岁月 > 内容阅读
缑增福书记和引岗渠——为纪念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作 张书亭

中国人崇拜龙,传说中龙能降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翻开中国的历史,那里记载着一篇篇人与水的故事,凡兴修水利做出卓越贡献者,人们尊其为神,称其为英雄,甚至为他修庙建祠,永远纪念。由黄河三门峡,人们会记起大禹,由漳河的治理会想起西门豹,由都江堰会想起李冰父子,由北京通惠河会想起郭守敬。
获鹿县(现鹿泉市)有一条引岗渠,今年通水三十年了。此渠盘山越岭二百余里,仅隧洞和渡槽连接 就有二十多里长。如果现在修建,应该是投资几亿元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三十年来,引岗渠流金淌银,滋润着荒旱,荡涤着贫穷,浇灌着希望。它不仅使获鹿县这个“老八成”县农业上打了翻身仗,也使几十万人民思想上一次大解放。像记得大禹、李冰、郭守敬一样,人们由引岗渠工程自然会想起一个人——当时的县委书记缑增福同志。
做为一县之“主”,缑增福是引岗工程的重要决策者、组织者、带头人。他身材魁魏,慈面如佛,沉稳中露出机敏,憨厚里透着睿智。一九六九年刚刚去掉“走资派”的帽子,便奉命到获鹿县走马上任,那时他正是年富力强,横刀立马,大干一番事业的好年龄。上任伊始,便串村入户,爬山过岗,到群众中调查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获鹿的农业发展,根本在一个“水”字。他积极实践地区提出的“引岗济冶”之策,即引岗南水库之水,济冶河之水,使获鹿的水利源头由原来一河变为冶河、滹沱河两个源头。他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地区领导的思想变为县级领导集体的决策,进而变为全县人民的意志,引水工程成为几十万人民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积极的行动。
引岗施工正处于文革时期,缑增福和他的“一班人”不仅要承受来自左倾路线控制下的政治压力,还要承爱无资金、无技术、无设备的压力。缑增福书记是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连死都不怕的同志,困难更压不倒他。在困境中,他指挥若定,以自力更生,砸锅卖铁的精神,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其间,由于文革特殊时期,工程审批程序不规范,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意见不一致,一度造成工程面临下马的危险。当时县领导进退两难,如果继续施工就是抗命不遵,如果中途下马,工程半途而废,就要承担劳民伤财的千古罪名。他和县委一班人冒着巨大风险,一面命令继续施工,一面积极与上级沟通汇报,最后终于争得了省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一致支持,引岗渠成为河北省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
在施工中,缑增福书记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那里有困难就出现在那里,抓质量,排险情,亲自牵绳拉车,带领后方机关干部战士不远百里往工地送水泥,送石头。人们说缑书记心中只有获鹿县人民和引岗渠工程,唯独没有自己,是一头永不松套的老黄牛。他跑工矿,找部队,为引岗工程争取到上千方木材,上百吨钢材,而自己家里却家徒四壁,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为生活困难的引岗儿女和干部战士子弟工作安排费尽心思,而自己孩子工作安排却丝毫未受他权力的任何影响。五个孩子,除一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机关,其余三人均在福利较少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一个残疾女儿的工作至今也无着落。
他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善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他常说,不怕干部工作犯错误,就怕干部不干事,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对干部工作中的错误,一般批评从严,处理从宽,使受处理者心悦诚服,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岗渠开工后,施工团急需要人才,他大胆使用了一批因多次政治运动长期“挂、靠”的干部。这些同志有经验、有干劲,还有的是专业人才,由于闲置,对干部个人来说是一种歧视,对国家来说是人才的巨大浪费。这些同志被解放出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引岗建设中的骨干力量。然而,作为县领导,在文革中敢于启用这样一批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气魄!无私才能无畏,他提拔重用的干部,没有溜须拍马的,没有送礼行贿的,没有沾亲带故的,因而县委“一班人”信任他,全县干部群众信任他。
引岗渠建成通水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从而促进县社企业的发展,带动促进城乡、田间路网和基本建设的开展,粮棉产量大幅度增长。缑增福书记为获鹿的发展殚精沥血,全身投入,受到群众的爱戴,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更不张扬虚夸,始终谦虚谨慎,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多年来他没贪喝过获鹿一杯酒,没抽过获鹿一支烟,没有乱花过获鹿人民一分钱。缑增福书记离开获鹿快三十年了,获鹿人民没有忘记他,不仅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记得他,连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提起他光辉的名字,也会挠大拇指,都知道他是率领人们战引岗的带头人。人们没有给他立过碑,没有给他送过匾,然而褒贬自在人心中,获鹿县人民世世代代记住了:缑增福是人民的好干部,党的好书记,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他的业绩永垂青史!

上一篇:寇润身和缑增福的轶事 傅梅祥
下一篇:没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