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第七章 工程管理 > 内容阅读
第一节 配套 防渗 续建

灌区最初规模是:总干渠22公里(冶河以西),引岗高线干渠80公里(平山冶河以东至元氏八一水库);有支渠6条,7.4公里;干斗渠40余条,约计20余公里,扬水站18座。总干渠为土渠,干渠砌石防渗50公里,支渠防渗3公里,其余均为土渠,灌溉面积仅达到规划计划面积的30%。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续建施工,到八十年代后期,共完成总干渠除险、加固、防渗6.31公里;配套防渗支渠22条;配套防渗干斗渠127条,使灌区功能基本上得到发挥,提高灌溉效益,扩大了浇地面积。
在防渗配套中,灌区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先在灌溉面积较大,效益明显的支斗渠进行。从1982年开始,以每年2—3条干斗的进度,逐年扩大。
防渗配套资金最初使用河北省水利厅周转金支付,到1984年底,用周转金防渗配套的支渠达到6条。1985年起,管理处采用多方面、多层次集资办法,即国家、集体和灌区一齐上,充分利用“劳动积累工”的政策,加快了防渗配套进度,先后防渗支渠14条,干斗渠10条。
在采取多方集资的同时,灌区还贯彻了“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原则,沿渠群众自发进行斗渠防渗30余条。
在防渗配套中,灌区管理处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并要求做到施工较容易,便于管理,维修费用少。达到防渗效果好,抗性好,并能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和防冲能力。
1984年前,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支斗渠防渗材料多采用白灰水泥混合砂浆砌石,这类工程受冻胀影响,使用二三年即破损。为改变这类易损状况,采用水泥砂浆砌块石防渗,但因本灌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支斗渠纵坡大,陡坎多,冲刷力大,砌石工程量大,耗资多,故亟须改变施工方式。防渗的方法,实现节约工程量,又保证了设施的美观、轻化和高质量的效果。到1993年底,全灌区共建支渠28条,防渗配套22条;建干斗渠167条,防渗配套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