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第一章 基础工作 > 内容阅读
第一节 决策过程

1969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获鹿县革命委员会(临时权力机构),为发展生产,改变获鹿县的面貌,决心排除干旱的威胁,革委会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历史上治水经验:1958年韩凤鸣在北薛庄搞引水下山曾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1968年前后,山后张庄为改变封闭状态,凿透了虎头垴、打开了一条近千米的人行遂洞,为该村群众走出“山门”提供了方便,把原来通往县城的路程缩短一半以上。典型经验和人民群众的干劲,使县革委会一班人增强了信心,改变获鹿县的干旱面貌,甩掉“老八成”的帽子是众望所归。县革委领导充分发动群众,请各方面专家帮助制定方案,经过论证,确定把岗南水库的水引到获鹿。
岗南水库是河北省大型水库之一,始建于1958年,石家庄地区专员公署专员张屏东为工程主要领导人。张屏东专员在审阅工程设计时,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之后,建议在大坝左右(北南)两侧的泄洪洞中,各留一个灌溉支洞。岗南水库建成后,石家庄的水利事业要有一定的发展,岗南水库必然是重要水源。张屏东专员的提议,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响应,设计了灌溉支洞,其中右侧支洞成了10余年后开凿引岗渠最基本的条件。
1969年,获鹿县革命委员会开始进行建渠的前期工作。向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准予使用岗南水库之水,得到地区革委会批准。随后获鹿县革委会请求平山、元氏二县领导协商讨论,共同兴建引岗渠。1969年4月,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水利部门召集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革委会领导和水利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兴建引岗渠方案及勘测设计者诸事。是年11月1日,在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水利部门主持下,平山、获鹿、元氏三县正式达成共同修建引岗渠协议。

上一篇:第二节 勘测
下一篇:第一章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