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渠沿线有13万亩丘陵旱地及原以冶河为水源的诸条渠道控浇43万亩土地。由于冶河属自然河道无蓄水调节工程,枯水季节水量不足,仅能保浇20余万亩土地。元氏县潴龙河上游的八一水库设计蓄水量为5500万米3。,自修建起至引岗渠设计规划止,10余年中,除1963年发生大洪水蓄水较多外,一般年份水量仅有500多万立方米。受其控制灌溉面积10万亩,因水源不足,有3.3万亩土地不能浇灌。
引岗渠建成后,即可补充冶河下游原有灌区水之不足,又可灌溉干渠沿线的丘陵旱地。非灌溉季节则可通过南跃渠上段将冶河河水输入元氏县八一水库和获鹿县韩家园水库。平时岗南水库也可根据需要向八一水库输水,灌溉季节保浇八一灌区10万亩农田。
岗南水库是引岗渠之源,其库容量大,进库自然水源丰富。预留的灌溉支洞洞底出口海拔高程168.7米,引水流量20米3/秒,当库容水面上涨到178米(海拔高程)以上时,可泄水22米3/秒。
根据上述情况,引岗干渠工程总体布置为:
干渠总长102公里,在冶河修建配水枢纽工程,以此将干渠分为东西段,西段按22米3/秒设计,东段按10米3/秒设计。
西段22公里,为一期工程。在岗南水库泄洪洞灌溉支洞0+100处,遇土石山丘开凿霍北庄隧洞(后命名为红光隧洞),洞长389米,出洞后向南在西朱毫村西筑大填方,转向东南至温塘河建石拱大渡槽(后命名为红光隧洞),全长248米,相对高度19.5米,再向东南绕过老坟弯筑睢常峪大填方,继续向东南延伸开凿王常峪(军民团结)隧洞,洞长2700米,洞底距地面最大高度67米,出洞后开挖北水村深渠至南水村入倒虹吸穿越马塚河继续向东南延伸,至平山县化肥厂开始与平山县南跃渠成反方向平行延伸在封城村苇地沟一段形成两渠三埂,筑大填方至刘家会村南穿越南跃渠(南跃渠以立交渡槽形式高跨引岗渠),后向正东方向进入冶河水利枢纽。
冶河枢纽是引岗渠最庞大的工程,引岗渠水从这里分三路分别向平山、获鹿、元氏三县供水。枢纽将水分成高、低两线,高线建大渡槽引水10米3/秒向东南经获鹿县境进入元氏,渡槽长1170米,距地最大高度26.13米。低线通过砌石明渠引水9.5米3/秒进入双排管倒虹吸穿越冶河滩底注入源泉渠流向获鹿县。在渡槽进水闸前利用10米落差建水轮泵扬水站扬水进入人民渠下段,向西浇灌平山县土地。倒虹吸入口前建泄水闸,以确保输水和渡汛安全。
在渡槽进水闸前,将南跃渠以立交形式高跨引岗渠,在南跃渠上修进水闸,非灌溉季节利用南跃渠上游渠道将冶河自然水引入引岗渠高线输送元氏八一水库。此外引岗渠在封城苇地沟段与南跃渠两渠三埂反向并行时,利用高度差修建配水闸,由引岗渠向平山县南跃渠配水。
按上述布局,引岗渠在冶河段形成了一个既能分流,又能与各渠系相互配水,灌溉排洪功能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