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石家庄地区组织井陉、获鹿、平山三县出动1.5万个劳动力共建绵右渠,渠口在井陉县西部娘子关下边。获鹿县陈景元、贡承顺、张文庆等同志参加了这项工程。获鹿县不少人私下舆论,咱们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就切断了源泉渠的水源。不过那时人们党性强,顾全大局,他们还是积极参加这项工程的修建。
1958年9月20日,石家庄地区组织修建境内的黄壁庄水库,冬,水库副坝动工,计三渠被迫改线饶行9932米的情况,渠口没有改变。 1961年11月,因为河水逐步减少,计三渠口又在最下游,常常出现无水可引,所以将渠口提到源泉渠鲍庄一带的沙底沟泄水闸接水,形成两渠一源。随着源泉渠水量的减少,又出现了水田变旱田的现象,逼迫获鹿县一是在平原打井,二是在石津运河沿线修扬水站。这时,获鹿县水利战线老职工张绍安曾说过“源泉渠水量减少,能不能从岗南水库引水,工程是很大的,能不能实现”的话。 1964年——1965源泉灌区实施全面规划、渠系配套、防渗节水工程。由于绵河、冶河水量逐步减少,获鹿县的领导和水利战线的同志们曾多次到地区反映解决渠道用水的矛盾,地区曾成立渠道配水领导小组,但是,常常打一些口水战,不能解决水少的根本矛盾。 |